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1.租佃式經營的含義
地主把土地出租給別人耕種,收取 作為收益,稱為租佃式經營方式。地主與佃農之間形成了 關系。
2.發展
①戰國:產生
原因:土地兼并的結果
②漢代:比較普遍:
“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的現象已比較普遍。
③宋代:日益普遍化
租佃經營成為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地租以實物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額租的不同。
④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
3.影響:使佃農對地主的 關系相對減弱;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知識拓展】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關系
(1)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礎之上,沒有井田制就沒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分封制是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
(3)兩種制度都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強盛。
2.均田制度
(1)目的:保證財政收入和征發徭役,鞏固北魏的統治。
(2)實施:485年,北魏統治者采納漢族謀臣的建議,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
益的前提下,頒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內容:
①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給農民一定數量的土地。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
②土地不得買賣。
③官吏在任時可按級別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農民必須每年繳納一定的租調,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意義:
①均田制是我國歷史上較為完備的一種土地制度。
②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權和使用權,改變了賦稅征收的混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耕農的負擔,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走進高考】
例1.(08上海歷史,a組5)均田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該制度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 ① ② b. 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解析:b。均田制從北魏孝文帝改革時開始推行,后來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在唐朝中期被破壞。因此②③為正確答案。
例2.(xx年廣東單科,31)(9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魏建國后明顯保留了鮮卑的歷史傳統,繼續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永興五年(413),“徒二萬余家于大寧,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