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教學設計
2、建國以來城鎮化的歷程
設問: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城鎮化發展較為迅速是在什么時候?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改革開放之前,進程十分緩慢;改革開放之后,進程加快,水平提高。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發展鄉鎮企業、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等多種途徑道路;出現了城市區域化的傾向,形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滬寧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廣州、深圳、珠海)、大北京城市群(京津)三個初具規模的城市群。
3、我國城鎮化的途徑
(1)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2)農民進城務工經商
(3)城市區域化,形成城市群雛形(提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
4、xx年政府提出實施積極的城鎮化戰略:
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樣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
板書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
教師講述:衣食住行方面的改善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正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此同時,大眾傳媒手段也發生了變化。
教師組織學生探究: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我們又如何看待這些變化呢?
生:(充分討論后)首先:網絡超越空間、國界和種族的束縛,使知識與信息傳播更為便利、快捷。第二: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購物,從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第三:近年來,網上商店越來越多,說明人們生產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第四:我們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涉獵到豐富的知識,而當上述所有的變化變成一種習慣時,我們的思想觀念也就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教師點評學生發言,強調史論結合論述問題的原則,組織學生探究:應該如何看待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設計一張調查表,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問題
你父母上網嗎?
你是否上過互聯網?
回家后,你一天上網多少小時?
你認為互聯網的用途是什么?
互聯網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影響?
你經常使用的網絡軟件是什么?
如果你自己家里沒有電腦,你的其他上網途徑是什么?
你認為網絡的利與弊分別是什么?
你對互聯網還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嗎?
生: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地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及時把信息傳給朋友和親人。網上購物節省了時間。網絡是一種新式的學習方式。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順利地找到所需要的東西,可以與其他同學,尤其是與外地的同學和老師相互交流,開闊我們的眼界,也提高了學習效率。當然,在看到網絡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它的負面影響…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一分為二辨證看待問題的原則。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既然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那么我們到底該不該上網呢?
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學生觀點,進一步引導學生:面對網絡,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要積極面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適可而止,讓我們的生活因網絡變得更加美好。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對網絡比較感興趣和比較熟悉的實際,組織學生自學探究,教師在其中進行適當引導并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引導學生正視網絡。
板書時尚中國
思考:中國的時尚表現在哪些方面?
1、理念
時尚理念:競爭意識、市場意識、效率意識、開放觀念、積極進取和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