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及辛亥革命
選項
a.
b.
c.
d.
《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遷彼豐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資政新篇》內容統一政令,依法治國聽取社會輿論;反對迷信興辦保險事業興辦醫院和慈善機構【解析】:c考查分析和運用史料的能力,題干提到的是抗災內容,由材料可知選c。答案:c6.(·廣東高考)“人間處處倡民主,天上誰人奉玉皇。一朵紅云旗五色,驚傳飛艇上天堂。”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現于a.戊戌維新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c.新文化運動時期 d.抗日戰爭時期 【解析】:本題以詩詞為呈現方式,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詩詞獲取的信息有:民主、五色旗,這些內容與辛亥革命有密切的關系,這首詩詞實際反映了中華民國成立的場景。答案:b7.(·江蘇高考)近代以來,辛亥革命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某種標志性的意義,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現多種說法。美國學者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對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兩種說法。第一種將辛亥革命理解為19xx年秋至19xx年春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種把辛亥革命理解為20世紀社會革命中的1900—19xx年階段。請回答:(1)第一種說法主要是從哪一方面審視辛亥革命?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說明。(4分)(2)結合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的變革對第二種說法加以說明。(2分)(3)運用上述視角認識五四運動的影響。(3分)【解析】本題是研究性學習的的典型考題。第⑴問要求政治文明發展的角度進行說明;此問要求有較高的歷史概括能力。第⑵問問題指向非常明確,要求從經濟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選取與人們的思想和社會生活有關的方面舉例說明。難度較低。回答時調動所學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變化的史實加以說明,要言簡意賅。前兩問的解答形成了學習歷史的完整建模。以此模型分析五四運動的影響。本問能力要求較高。是學以致用的典范。此問解決完全依托于前兩問。 答案要點:(1)政治革命。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2)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傳播并深入人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社會習俗的變革之風初開。(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新文化對社會習俗的變革產生重大影響。【考點精題精練】:一、選擇題:1. 右圖的田憑表明 a.《天朝田畝制度》得以實施 b.太平天國曾嘗試分田 c.太平天國切實認可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則 d.分田行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解析】:選b。主要考查教材知識的記憶和運用。 2. (·北京市高三模擬)史學家認為:“魏源的思想雖不夠充分,但卻十分可貴,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據這種觀點判斷,太平天國運動朝“這個方向走下去”的表現是 ( ) a.制定《天朝田畝制度》 b.提出《資政新篇》 c.創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選b。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中“十分可貴”,“能上道”等信息可知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結合“太平天國運動”這一信息,只有b想試正確的。a項具有空想性,排除。c、d兩項具有封建落后性和愚昧性,排除。3. 下面最能反映太平天國斗爭性質的文獻是【解析】:選c 。太平天國是農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天朝田畝制度》體現這一點,《資政新篇》是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不能體現太平天國斗爭性質。4. 有人說洪秀全和曾國藩的斗爭是 “耶穌與孔子的斗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 b.洪秀全拜上帝教,曾國藩中體西用 c.曾國藩建成了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d.曾國藩使漢人重掌地方大權 【解析】:選b。題目所述的引文是從二者的主要思想差異進行對比的。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教,其主要思想是西方基督教思想。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參加者,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5. 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些領導人對近代經濟制度開始有所認識,以下各項能夠反映這一狀況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 b.“所有婚娶彌月喜事,俱用圣庫” c.“免除一切地租,賦稅負擔” d.“每年納銀若干,有失則保人賠其所值”【解析】:選d。 首先明確題目中的“近代經濟制度”是指資本主義經濟成分。ac屬于封建經濟。b項所述是圣庫制度,這是一種空想的平均主義。d項,引文出自洪仁玕《資政新篇》,引文具有一定近代保險業的性質。6. 觀察以下四幅文獻圖片,分析指出它們中具有的共同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