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周振鶴《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的兩大原則》
(3)根據材料,判斷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代采用這種劃界原則的原因。(2分)
(4)根據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中央對地方控制演變的特點。(3分)
解析:本題以有關不同時代地方制度的材料創設情境,考察各朝代的地方行政或區劃制度:秦朝郡縣制、西漢的刺史制度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第(1)問的材料很容易理解,紀年的轉換掌握方法就很容易,就是246-26+1=221。關于李斯主張郡縣制的理由,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很容易解答。第(2)問解釋“以卑臨尊”在材料二中能直接找出答案,“秩卑”的積極作用材料三也能找到答案。第(3)問原則的解答可結合材料的出處,原因在材料可找到。第(4)問在總結上述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答案:
(1)公元前221年。(1分) 分封制下諸侯混戰,天子失勢;(1分)郡縣制有利于集權。(1分)
(2)“以卑臨尊”指用六百石監察二千石。(1分) 秩卑的官員積極性高;(1分)便于控制。(1分)
(3)犬牙相入。(2分) 使地方割據缺乏好的地理條件(1分);加強中央集權。(1分)
(4)中央對地方進行多層級管理(地方行政區劃)(1分);中央對地方官員進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權不斷加強。(1分)
22. 14分)閱讀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機構示意圖:
皇 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奉常 郎中令 衛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內史 少府 太仆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省,中書省付門下;蛴形串,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繼大統,首擢翰林編修,初建內閣于奉天門,簡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職代言,屬時更新,凡制造……咸屬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