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3)原料——國內資源豐富,海外掠奪。
(4)勞動力——圈地運動,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為自由勞動者。
(5)技術——手工工場時期的積累。手工工場時期培養了一批具有熟練技能的工匠,他們成為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革新力量。
(6)國家政策保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能為資本家帶來利潤的技術革新。
二.進入電氣時代
1.標志
以冶金、內燃機技術、發電機、電動機、合成化工為標志,其中最突出的標志是電力的廣泛應用。
2.突出特點
科學成了技術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茖W家進行系統研究的科研機構取代了發明家孤零零的閣樓或工場,一些重要發明大多直接來自科學家的實驗室,而不是個別發明家的經驗積累。
3.主要成就
電力得到廣泛應用,內燃機成為一種新的動力機,化學領域新材料層出不窮,煉鋼技術突飛猛進。具體表現為:
(1)交通領域 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和狄塞爾分別在!##$年和!#%&年發明了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不久,人們將內燃機技術應用于交通事業,創制了汽車、飛機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學領域 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機化肥,他的再傳弟子柏琴發明了人類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德國化學家雷佩發明了合成橡膠、合成油漆及多種塑料。
(3)鋼鐵部門 先后出現了多種以發明家名字命名的煉鋼法:英國的貝塞麥的酸性轉爐煉鋼法、德國的西門—馬丁的平爐煉鋼法、英國的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的堿性轉爐煉鋼法。
(4)電力的發明及應用 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工業生產的面貌,而且還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使人類迅速跨進了電氣時代。
(5)電訊事業的發展 早在發電機產生之前,人們就已經發明了有線電報。在電氣時代,電話和無線電報出現。
(6)新興工業部門的產生 在電力的生產上,發電、輸電形成配套的生產系統,一大批生產發電機、電動機、輸電線、變壓器等相關器材的新興工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在電力的應用上,電報、電話、電燈、電梯、電影放映機等新興電器相繼問世,電報電話公司、電影公司等企業紛紛建立。
4.影響
電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有了電力這種高效、便捷的能源作為動力,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的影響。
【深化•拓展】
科技革命對各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影響。
提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因為主要在英國,所以工業革命完成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當時法國因為各種原因,新技術和新機器的發明與推廣比較困難,工業革命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美國則借助移民帶來的技術和引進英國技術,不斷產生新的發明,工業革命較快地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和德國的科學技術發明和應用較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工業生產總值分別躍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法等國,不愿更新設備,導致其經濟發展速度減慢,工業生產分別被美德趕上和超過。
三.工業時代的經濟組織
1.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1)現代工廠的出現!在工業時代,工廠制度成為最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嚴格紀律的約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機器的支配,成為機器的附屬品。但工廠制度的建立適應了機器大生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