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2)中小企業的大量存在。在工業時代早期,中小企業占多數。企業主既是資本所有者,又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他們雇傭上百個乃至上千個工人進行生產。
2.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1)大企業時代的到來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出現集中趨勢。同時,產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興工業,如電力、石油工業,從一開始就需要巨額資金。于是,大企業時代到來了。
(2)大企業的代表
美國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財團”,日本的以家族財閥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法國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國的通用電氣、西門子電氣、萊茵—威斯特伐里亞煤業等都是規模空前的大企業,它們控制著一個或多個部門的生產與經營,甚至掌握著該國的經濟命脈和國家機器。
(3)大企業的影響
大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企業日趨國際化,出現了國際聯合企業、跨國公司等新的經濟組織形式。
【深化•拓展】
工廠和工場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提示:工廠是指直接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單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車間,其特點是使用機器進行大規模生產;工場是指手工業者集合在一起生產的場所,特點是借助簡單工具進行手工生產。工廠制度是適應機器大生產的需要而出現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
四.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時間
19世紀末20世紀初
2.主要方式
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和資本的流動,武力威逼
(1)國際貿易的發展
①工業革命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工業革命后,歐美工業化國家生產出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產品;同時,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國際貿易得到很大發展。
②交通運輸的改進和通訊技術的發明“縮短”了世界的距離,進一步刺激了國際貿易的增長。
③自由貿易政策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加速發展。這一時期的貿易增長主要發生在歐洲內部。此外,歐洲與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也有一定的發展。
④英國是#$世紀國際貿易的中心,處于“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歐美其他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它們開始分享英國這一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
(2)人口和資本的大規模流動。19世紀,大約有6000萬人離開歐洲到海外定居。這些國際移民給移入國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和先進的制造業技術。這種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有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
(3)資本輸出達到空前規模。資本輸出,即對外投資,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達到空前規模。它加強了歐美投資國與資金接受國之間的經濟聯系。
(4)武力威逼,甚至直接殖民統治。歐美工業國在向海外擴張的過程中,還經常動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國家滿足它們通商、投資的要求,甚至直接實行殖民統治。
3.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表現
(1)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了日本,亞洲國家大多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陸領土基本上被瓜分完畢,贏得政治獨立的拉丁美洲各國在經濟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強。
(2)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堅船利炮,把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網撒向全球的各個角落。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了。
【深化•拓展】
我們應如何認識世界市場形成的作用?
提示:(1)一方面使當時作為先進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國際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后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經濟和閉關自守狀態,向全世界傳播了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促進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2)另一方面,世界市場是在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形成的,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不平等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歷史,也就是工業國剝削農業國、西方統治東方的歷史。小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