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
引自e.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我們通過這段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價值和他的作品對現代的影響以及形成這種影響的原因。
我們還應該了解,文藝復興的成就并不僅僅限于文藝領域,在政治、歷史和自然科學方面,這也是一個群星燦爛的年代。教材在前面已經介紹了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馬基雅維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文藝復興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師:近代自然科學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這也許是文藝復興對人類歷史的一項更大的貢獻。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會在這一時期興起了近代的自然科學?
生:(閱讀、思考并回答)
師:(概括)原因之一是人文主義的影響。人文主義重視現世的生活和現象,重視發揮人的創造力,重視探索和實驗。原因之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需要。生產經驗的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重新展示前引的《文藝復興史綱》中的那段話)發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革命被認為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
1、天文學革命
師:在中世紀,教會支持古羅馬天文學家托勒密建立的天體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地球靜止在宇宙的中央,日月星辰圍繞地球轉動。由于教會的支持,托勒密體系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條。但是,這一體系無法圓滿的解釋和計算行星運行的軌道。哥白尼抓住這一漏洞,用四十年的時間進行天象觀測,最后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太陽處于宇宙的中央,地球則進行雙重運動,一方面圍繞太陽公轉,一方面自轉。為了避免教會的迫害,哥白尼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臨終前,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書,公開了這一理論。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恩格斯說:“他用這本書……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會權威挑戰。從此自然科學便從神學中解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446頁) 因此,發表《天體運行論》的1543年被當作近代科學的開端。
但是,哥白尼設想地球沿著純圓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因此,在對地球軌道的計算中總有不能消除的誤差。同樣的,從哥白尼體系中的這一個漏洞入手,德意志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觀察和計算,提出了行星運行三定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哥白尼的理論。同學們在地理課上已經學習過開普勒三定律,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這三個定律。
生:(回憶和說明三定律)
師:我們從上面所述的哥白尼和開普勒研究的入手之處,還可以得出關于科學研究的一個什么樣的啟示?
生:(思考并回答)
師:在科學發展過程中,前一個理論體系的不完善之處,往往是新的研究和新的發現的突破口。開普勒之后,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用更加精確的觀察繼續發展和驗證哥白尼創立的新天文學理論。除了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察以外,伽利略還開始進行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一講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所作的關于物體自由下落的實驗?
生:(講述這一實驗)
師:所以,伽利略在科學方面更加重要的貢獻是奠定了近代實驗科學的基礎。
2、實驗科學和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