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3.從戰國到東漢,全國的經濟區域呈現出多樣性和經濟實力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條件②人口密度③開發早晚④生產技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國古代,人口的流動始終沒有停止過。請回答4~5題。
4.我國人口流動的主流趨勢是
a.由內地流向邊疆 b.由邊疆流向內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5.唐宋時期導致人口遷移的因素主要是①階級矛盾②統治階級內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原人口的遷移導致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請回答6~8題。
6.導致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
a.社會環境穩定 b.自然條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產力大為改觀
7.中唐以后,揚州成為全國經濟中心。這反映的主要問題:
a.江南經濟開始得到開發 b.江南經濟逐漸超過北方
c.江南正式成為經濟重心 d.南北經濟發展趨向平衡
8.右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導致的主要歷史影響是:
a.嶺南地區經濟地位位居全國首位
b.南北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
c.南方正式成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9.南宋時,蘇、湖、常、秀有“天下糧倉”之美稱,還產生。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 b.南方稻米產量大幅提高
c. 我國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 d. 水稻已普遍得到種植
10.兩漢時江南地區落后于黃河流域的原因有:①地勢復雜②氣候過于炎熱潮濕③人口稠密 ④生產技術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對唐朝張籍的這句詩理解最準確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與北方人有不同的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