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c.北方人為躲避戰亂大量南遷 d.南北的語言融合比較好
12.中原人口南遷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過北方 b.對南方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平衡
c.江南經濟開發加快,經濟重心南移 d.南北風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13.(江蘇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乃至有“江南之為國盛矣”的贊嘆。該時期江南開發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遷 b.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c.統治者推行勸課農桑等政策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
14.(05江蘇3)下列表述能正確反映六朝時期經濟發展特點的是
a 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b.寺院經濟衰落
c.城市中出現了柜坊 d.南北經濟趨向平衡
15.(04北京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
b.“揚一益二。”(揚州商業繁華居天下第一,益州則居第二)
c.“蘇湖熟,天下足”
d.“買不盡淞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安史之亂后,有魏生者……因避亂,將妻入嶺南。天寶末,祿山作亂,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輾轉流寓于楚州安宜縣(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蘇境內)。
——《太平廣記》卷403、404
材料二 安史之亂后.東周(洛陽)之地,入陷賊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中州畿內(指-硌陽附近),不滿千戶,東至鄭(今鄭州)、卞(今開封),達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懷(今河南沁陽一帶),經于相土(相州),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舊唐書·郭子儀傳》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戶數表(單位:戶)
州名
蘇州
鄂州
洪州
饒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漢州
開元戶數
68 093
19 190
55 404
14 062
34 381
13 513
12 330
30 754
477
元和戶數
i00 808
38 618
9l 129
46 116
4l 025
18 047
18 000
35 571
889
《元和郡縣圖志》(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
請回答:
(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歷史現象。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導致材料三中歷史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