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術的性質(第二課時)
進行技術的兩面性辯論:
……
總結:技術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 , 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危害。實用性是技術的基本特性。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就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但是,如果實用性被發展到不恰當的地步, 甚至于不考慮技術對環境、對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 這就違背了技術的本義, 走向了它的反面。
閱讀案例: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
討論:你對“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是支持還是反對,請展開討論。分別說出各自的理由。
總結:對技術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應的“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的法律、法規和制度。
閱讀:信息技術帶來的困擾
問題提出:利用信息技術從事的犯罪活動有哪些?
引導學生回答:如非法截取信息、竊取各種情報, 復制與傳播計算機病毒、黃色影像制品和精神垃圾, 偽造和篡改信息、進行詐騙活動, 遙控指揮走私、販毒、恐怖活動等。
現代技術的發展,也挑戰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由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
如大家熟悉的克隆技術、核武器就是很好的例子。
思考:克隆技術引起的爭論
1997年, 英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圖 ), 引起世界轟動; 此后, 又相繼出現了克隆牛、克隆豬、克隆兔等。這說明人類在高等動物無性生殖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克隆技術在農業、畜牧業以及生物醫藥領域有很大的實用價值。近年來, 人們圍繞克隆人的問題, 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擔心克隆人會引發破壞人類倫理道德、正常家庭和社會結構等 一系列社會問題。
思考:核技術帶來的困擾?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 第一顆原子彈 " 瘦子 " 爆炸。 " 瘦子 " 爆炸時, 瞬時閃光照亮了 16公里以外的山脈, 隨后產生的蘑菇云上升到了萬米高空, 發射鋼塔被高溫完全蒸發了, 爆炸地點周圍700米的沙漠表面被炙熱的火焰熔成了一片玻璃體, 發射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 1000 米的巨大彈坑。
1945年8月6日, 美國的轟炸機從日本廣島的上空, 投下原子彈 " 小男孩 " 。頓時, 廣島成了一片火海, 成了 20 多萬人的大墳墓。 8月9日, 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 胖子 ", 使長崎變成了一片廢墟, 幾乎一切都蕩然無存。
消息傳來, 愛因斯坦、費米、西拉德等科學家感到震驚, 同時, 感到深深的內疚。他們呼吁 : 科學技術的成果應該為人類創造美好的未來, 而不是用來毀滅人類。
哪個同學知道全球化生態危機?
進入工業社會以后,大量污染性產業及產品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 破壞了生態平衡。自然界中大量的物質作為工業原料被開采出來后一兩年內使變成廢物(固體、氣體和液體)進入環境。年復一年 , 礦產資源被快速消耗,生產中產生的廢料大量堆積, 使工業的新陳代謝難以維持, 最終將導致全球化的生態危機。
你知道全球生態危機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
(1)全球變暖
c02起著防止熱量向宇宙散發的作用。由于工業生產中的礦物原料燃燒后產生大量c02, 加上砍伐森林, 大氣中c02的濃度在1xx年間上升了15%, 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 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