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術的性質(第二課時)
(2)“臭氧空洞”
臭氧層可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 工業(yè)生產中排放的氯氟化碳類化合物破壞臭氧層。現在, 在南極洲上空已發(fā)現“臭氧空洞”。
(3)酸雨
發(fā)電廠、冶煉廠和汽車使用化石能源而產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在大氣中發(fā)生化學反應, 轉化為硫酸和硝酸后隨雨水降落, 造成“酸雨”。
引導學生對“技術的兩面性”進行小結
(1)什么是技術的兩面性?
技術的兩面性是指技術既存在滿足人類需求,為人類造福的正面價值,它同時也會對人類帶來一定的危機、隱患、甚至是災難的負面影響。
(2)技術為什么會具有兩面性?
技術作為人類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負面,技術具有兩面性?一是“技術應用的兩面性”,即技術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現的“兩面性”現象。二是由于技術的“不可控性”所決定的技術負面影響。同學們可以參考課外閱讀資料。
(3)怎樣看待技術的兩面性?
從“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導的,這一面就決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個有用的技術項目或產品,只要它存在價值,僅管它還存在某種危機和隱患,我們仍然要使用它,這就是我們對待兩面性的正確態(tài)度。 相信人類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決技術兩面性問題的辦法,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明天。
2、理解技術的專利性
板書:[5、技術的專利性]
學生閱讀“技術的專利性”這部分內容。
提問:什么是專利?
回答:技術作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fā)明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凝結著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fā)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這些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專利權是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
思考:什么是知識產權?什么是知識產權制度?
引導學生回答:知識產權狹義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部分。知識產權制度是對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構思開始,一直到研究、開發(fā)、實現產業(yè)化、走向市場這一全過程起激勵、信息傳播和市場保護作用的制度。
閱讀案例: 復印機的專利壁壘
討論:結合案例談談專利有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回答: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豐厚的回報,保持繼續(xù)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huán)。
問題提出:專利權是自動取得的嗎?
引導學生回答:專利權不能自動取得,對于符合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的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必須履行《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專利申請手續(xù),向國家專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最后審定是否授予專利權。
專利申請的程序:
模擬專利申請: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某項專利的申請方和專利授予方,模擬專利申請的過程。
三、復習:
簡要說出技術的五個主要特性,你是怎樣理解的?
拓展:你認為技術還有哪些特性 ? 請作具體說明。
四、練習:
1.閱讀下文,談談你的看法,并嘗試草擬“科學合理地使用技術應遵循的條例”。
技術及其應用有點像錘子和錘子的使用:給小孩一把錘子,他會無論什么都用錘子去敲。當我們有了一把奇巧的技術錘子時,我們當中就會有這種小孩。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受不住誘惑,而拿它來敲敲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來敲。我們需要錘子,但是不能濫用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