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 了解流程的含義及其對生活、生產的意義。
2. 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生產工藝流程和農業生產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環節和時序的意義。
3. 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流程中的環節和時序的意義,掌握流程是以時間為核心的概念,并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
難點:流程的意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序號
教學內容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1
認識時序
以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引入新課(黑板上板演)。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自行車前輪裝圈上軸的過程的案例”,進一步理解時序的概念。
理解時序的概念。
2
馬上行動“列舉生活中時序不可顛倒的事例,并說明理由。”
1.教師巡視檢查。(若學生感覺有難度,可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課中的“濃硫酸的稀釋”案例。)
2. 組織學生思考:學校的照明線路出現故障時,電工師傅必須先切斷電源,然后再進行檢修。想一想,如果違反這一操作規程,顛倒順序,可能會出現什么結果?
1.列舉生活中時序不可顛倒的事例,并說明理由。
2. 思考、回答和體會。
3
小試驗
1. 組織學生進行技術小試驗,準備:雙色圓珠筆 30 支,試驗前教師將筆拆散。
2. 提問,安裝過程中,哪些時序不能顛倒,哪些又可以顛倒?
1.兩人為一組,進行小試驗。理解雙色圓珠筆的安裝時序。
2.思考、回答。
4
歸納
不可顛倒的時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動的內在規律或機理,我們應當尊重和遵循這些規律或機理。
聽講、體會。
5
認識環節
1. 根據自行車的裝圈上軸過程中的幾個小過程和學生的作息時間表,理解環節的概念,知道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2. 讓學生舉例生產或生活中的某個活動中,可劃分為哪些環節。
聽講,思考。
聽講,參與討論。
歸納:在某項生產或某個活動中,環節是不可缺少的。
6
認識流程
以事例講述流程的概念。
聽 聽講,思考。
7
馬上行動
學生閱讀案例,分析出這家廠裝配螺釘的流程。
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對流程有嚴格時間要求的幾個例子。
思考、參與討論,最后進行歸納: 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時序,體現出一定的環節。
8
流程的表達
1. 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見,我們一般采作流程圖來表達流程。舉例,在技術與設計 1 已學過的流程“設計的一般過程”。
2. 流程的表達形式有:文字、表格、圖示、模型、動畫等。
3. 讓學生比較教室墻上所張貼的幾張表,哪些是流程圖,哪些不是,如果是流程圖,它的表達形式如何?
聽講,回憶與思考。
學生閱讀課本上流程圖,歸納從各種流程圖可以看出,流程是以時間為核心的概念,流程圖中有時可用箭頭表達時序,或用數字序號表達時序,也可用時間表達時序。而流程圖中的序號或方框反映了環節、工序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