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材料二:資料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江門市gdp年平均增長速度達14%,去年人均gdp超過2500美元。但是令江門市民感到自豪的是,經過20多年的較快發展,江門95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總體上仍然保持“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的景象,成為一塊令人矚目的“綠洲”──到目前為止在江門市95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用地所占的比例是10.2%,而農業用地達到了70.29%,其中農田保護區達到了281萬畝。
江門的發展模式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XX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67萬元,增長率為9.1%,但投入資源卻大的嚇人,僅財政指出,新增貸款,實際利用外資就超過了5.7萬億元;消耗能源和主要原材料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其中煤1579億噸,鋼材271億噸,水泥836億噸,同時耕地面積減少2537萬公頃,人均水資源下降56%等等,這樣的發展令人擔憂。
(1)應該怎樣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2)應該走什么樣的工業化道路?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5:dddbd 6—10:cdacb 11—15:caadd 16—20:addac
二、非選擇題:
1、(1)樹立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
(2)重視科技開發,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
(3)優化經濟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4)經濟增長方式應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
2、(1)三農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對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2)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推進農村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發展。
3、答:(1)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幅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為衡量建設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標,而忽視社會的全面進步,是片面的。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會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2)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國家的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4、(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①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③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
(2)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為此,要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5、[熱點材料]《經濟日報》報道,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中的熱點問題,日前召開的首屆新時期農業發展高層論壇提出,工業反哺農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各項支農政策與措施都應當在這一前提下科學安排。會議認為,促進勞動力產業轉移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以工補農的政策不能減緩減弱這條主線。這一階段政府財政支農的重點,在產業上應重點支持農業,在地區上重點支持中西部,在人群上重點支持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