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探索-現代繪畫、雕塑和工業設計
美術課程教學設計
年級:高一 班級: 1、2、3、4班 —xx學年度上學期 課 程
名 稱
新的探索-現代繪畫、雕塑和工業設計
周數
16
學時
16
學分
教學目的與要求
1. 了解并感受外國現代繪畫、現代雕塑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對于這些新變化、新特點能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和分析。
2. 對西方現代前衛藝術及其思潮有一定的辨別能力。
3. 提升學生們的審美以及樹立學生對美得正確認識。
教學內容提綱
藝術希望公眾最大程度地參與,需要不同人的理解。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對現代美術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作出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又不否定一切,面對紛繁復雜的西方現代藝術現象和藝術思潮,既要更新觀念,又要堅持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 解讀派別定義,再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客觀的、學術的態度來認識一下西方藝術的多種流派,并讓學生認知傳統繪畫、設計、建筑與現代繪畫、設計、建筑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2. 對現代主義(現代派)、后現代主義(后現代派)美術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現代主義及后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和主要派別。現代主義主要派別:野獸派、表現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抽象派等。后現代主義美術主要派別: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新達達派等。“西方傳統美術是一個桔子,現代主義美術是一堆桔子,后現代主義美術則是把桔子打開!
3. 觀看畢加索生平視頻,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通過與學生對話討論來進行,同學們可以考敏銳的洞察力和審美經驗,不斷的獲取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應。另一方面,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與教師、同伴的對話、討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時也傾聽了別人的感受,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
4.了解不拘一格的現代雕塑與工業設計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西方現代雕塑與傳統雕塑的區別,打破雕塑的傳統觀念,在雕塑語言的運用、雕塑與環境的結合、雕塑與科技的結合等方面為同學舉例,使之變的淺顯易懂。選擇一些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經典作品,以擴大學生對現代美術這一新領域的了解,同時學習如何評價產品設計的優劣。
5. 結合所學,讓學生畫一張具有現代藝術感的自畫像或老師肖像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嘗試多種構圖形式進行練習,讓學生體驗作畫的過程,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學生的主體意識。解放學生的思維束縛,讓學生可以更加放心大膽的進行創作,釋放作畫情感。促進學生從身邊的對象認識上開啟藝術思維能力、感受能力、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同時有步驟地引領學生在繪畫過程體驗情感經驗、美感經驗、能動經驗、想象經驗、表現經驗的積累,對繪畫情感問題的研究與探討,使訓練從簡單訓練提高至美學的訓練,這就是我最終設計“新的探索”課程的目的。
6.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揭示作品形成的思路歷程,舉例名家生平事跡,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富感染力的作品,學生是怎樣提煉出有效的情感語言,又最終落實到畫面上的。學生的學習美術鑒賞過程的個案直接提示的是繪畫的思維深度及繪畫的本體部分——即畫面樣式與學生情感認知之間關系的、處理技術的能力,這部分是我們提倡的,是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美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