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案例——多媒體作品合成
我打開教學平臺的“監控遞交界面”隨時監控各小組的分工進程情況,并用大屏幕向全班展示,對效率較高的小組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在我的激勵和引導之下,大部分的小組在規定2分鐘內有效的完成了小組分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我用激勵的的語言對小組分工情況作了簡單的小結:
“我們看到大部分的小組分工都高效的完成了分工,其中小組和小組是特別有效率的”
“老師在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就收到了他們的分工明細表”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相信這些小組的成員在下個環節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有點遺憾的是小組的分工明細還沒有提交,但是我相信他們只是暫時的落后,在下個環節肯定會迎頭而上”
……
我堅信在我的鼓勵之下,學生們會很順利并精彩的完成任務.
教學流程進行到此一切順利,學生也很配合,按照教學設計流程,接下來是十分鐘的作品創意制作的階段,我帶領學生一起閱讀了教學平臺上的“操作指南”,引導學生學習了在作品制作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然后宣布開工,并指出操作時間是10分鐘,遇到困難有三種求助方式:求助同伴、以線幫助、求助老師,同時激勵學生:
“我們看哪個小組的哪名成員在最有效的時間內提交作品,哪個小組的全部作品最早提交,哪個小組的凝聚力最強。”
學生們行動起來……
此時,我仍然堅信學生們會很順利并精彩地完成任務.
我打開教學平臺的“監控遞交界面”隨時監控各小組成員的作品提交情況,并用大屏幕向全班展示,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始料未及……
當我巡視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操作并和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部分學生將制作模板打開來以后,面對各種素材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是將素材漫無目的的放到舞臺中以后便不知所措,從他們憂郁的眼神和生疏的動作中我感覺到了任務的布置好像和學生的實情有些距離,3分鐘過去了,5分鐘過去了,沒有一份作品提交,8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一份作品提交,10分鐘很快到了,屏幕上終于有紅色字體顯示第4小組的片頭“任務完成”,僅有1個小組的1名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品提交……
按照教學設計,接下來是將小組中4個成員的作品合成的階段,由于第一次參加這么大型的公開課,面對著眼前的“風波”使我本來有點緊張的情緒更加迷亂,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作品,下一個環節無法進行,我該怎么辦?
根據實際學生的提交作品情況,我臨時做出決定:加長作品制作的時間,將后面作品評價時間壓縮。
時間過得飛快,我對接下來的教學設計能否順利進行越來越沒有把握,到18分鐘時,有70%的小組成員已經提交作品,我此時屏幕廣播,匆匆忙忙地講解并演示了利用場景來合成4人作品的方法,然后又布置了下一項任務:作品的合成。
學生們又開始行動起來……
時間又過去了2分鐘,上一環節未交的30%的作品基本交齊,進入了緊鑼密鼓的作品合成階段。雖然這個環節進行得還算順利,各小組的“成果”也在陸陸續續的提交,但是受上一個環節“超時”的影響,作品的展示與評價只剩2分鐘的時間了,嚴重的影響了本節課的“亮點”,雖然緊張,但我仍在給自己打氣:只要精彩,2分鐘也一樣事半功倍!!
然而更意外的事情在此刻發生了,在最關鍵的時刻,我犯了一個最荒唐、最離奇、最不可理解的錯誤:不知是由于緊張還是受平時上課習慣的影響,我把14:15的下課時間誤認為了14:20(因為平時學校里的作息時間都是14:20),當我正準備2分鐘后進行作品展示評價并作課堂小節的時候,鈴聲突然在耳邊響起,這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那么愚蠢的失誤,只能匆匆忙忙的走上講臺,用幾十秒的時間為本節做了小節,雖然10個小組中已有8組提交了最后成果,但作品展示環節仍然那么殘忍地被時間切舍了,在我宣布下課的同時,也宣布我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