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課》案例設計及評析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6~87頁!缎⌒∩痰辍
二、教學目標 :
1.通過“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過本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具、學具準備:“文明顧客星”若干,玩具用品、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回收站所需的牌子,胸卡9個,讓每人準備一個錢包(自制),學具人民幣若干。
四、教學過程 :
一、引入
師:小朋友,“六一”節快到了,我們去超市玩一下好不好?你知道嘉興最大的超市是哪家超市嗎?
生:大潤發、江南超市等。
師:來到大潤發,你六一節最喜歡到哪個柜臺的買禮物?為什么?
生1:玩具柜臺,因為……
生2:食品柜臺,因為……
師:當你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想把它買下來嗎?
生:愿意把它買下來。
師:你都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
生:面包、學習用品、剪刀、玩具熊……
評析:
師生共同對話,說說六一節的禮物,創設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過六一的情境,能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融入其中;接著問“你都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直接回憶生活中的經驗,為新學的知識打好認知基礎,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喜聞樂見的問題,學生往往最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性,突出了個性張揚。
二、活動一(開商店的前期工作)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又聰明又能干,會畫畫、會折紙,還會自己買東西。下面,我們玩一個買賣商品的游戲,好嗎?
師:我們開一家小型的大潤發,第一步要做什么?
學生各抒已見。
師:對,首先先將商品按不同種類放在柜臺上,并掛上相應的牌子。誰愿意用你的巧手布置柜臺?(點六名學生上臺將商品分類放在貨架上,并掛上相應的牌子。)
師:其余的小朋友可一邊欣賞精美的商品,一邊給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學生擺完后問:這幾位小朋友是按什么擺放的?
生:把玩具放在一起,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
師:這些商品上標的價錢,你都認識嗎?
師:誰愿意讀一讀。
生:一只恐龍18元……
師: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在我宣布我是“小小商店”的總經理(掛上胸卡)。現在我聘任8個組長擔任“小小商店”的小經理和收銀員,其余的小朋友當顧客,有請“小小商店”的成員和大家見面。(學生上場。)
師:俗話說的好“商場如戰場”,連我們“小小商店”也不例外。還是讓我們聽三個柜臺的小經理是怎么介紹本柜臺的商品的?
a.玩具柜臺經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b.學習用品柜臺經理:看一看呀,瞧一瞧……
c.生活用品柜臺經理:享受生活每一天……
師:各經理介紹的真棒,我們也持以優質的服務,物美價廉的商品,歡迎您的光臨!噢,對了,忘了告訴大家,我們“小小商店”還特設了一個回收站,你們知道回收站是回收什么的嗎?
生:瓶子、廢紙、易拉罐、舊電池……
師:請回收站的站長為大家介紹一下。
(鼓掌。)
評析:
在這里,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引導學生讓他們說出是怎么分類的,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有條理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同學擺一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參與其中。同時利用“回收站”的題材,向學生介紹環境知識,宣傳環保思想,培養學生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和動態。
三、活動二(進行商店里的買賣東西活動)
師:聽了這幾位小經理的介紹,我想許多小顧客也有點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到底“小大潤發”能否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這是讓我們的“上帝”做決定吧!
師:我們在購物時,人特別多,你們應注意什么?
生:注意……
師:對,我們要文明購物。在這里,告訴每個顧客一個好消息。如你在購物時講文明、守秩序,小經理會發給他一顆文明顧客星,你們能得到這樣的榮譽嗎?
(生答。)
師:接下來,就有請小經理和收銀員做好接待顧客的準備,各位顧客,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嗎?
(學生排隊購物)教師巡視。
師:看得出來,每位小顧客都有收獲,不知“小小商店”的服務是否得到大家的滿意呢?(生答。)
師:你在購物中,遇到麻煩和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生可提各種問題,大家也可幫助解決)詢問幾位顧客,都購買了什么東西?花了多少錢?
師:你說說怎樣買到你的橡皮的?
生:我的橡皮標價5角,我給營業員1元,他找我5角。
師:他找你錢對嗎?怎樣算的?
生:1元-5角=5角,所以是對的。
…………
[通過全班同學的討論,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進行交流的習慣。]
師:看樣子,“小顧客”們在“小小商店”購物非常愉快,讓我們一同問問各柜臺收銀員,共收入多少錢?
玩具柜臺:收入……
生活用品柜臺:收入……
學習用品柜臺:收入……
師:請回收站站長匯報一下你們的成果。
(生答。)
師:你們打算怎樣處理這些東西。(生答。)
評析:
在這里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發揮學生個體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通過交流,體現了本活動的開放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師生小結。
師:通過這個購物活動,你學會了什么本領?(互相交流,談感受。)
生:我學會了如何進行購物,我覺得很快樂。
生:我知道了一些廢品可以回收,我以后要把這些東西回收好,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生:我知道我們爸爸媽媽的錢來得不容易,以后我要節約用錢。
師:是啊,“六一節”是我們的節日,但我們在買禮物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家里經濟情況,不能太浪費,不要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
總評析:本課的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數學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的以展為主旨,實現了教學目標 的多元化,即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能力培養目標,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情感目標(快樂教育),注重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在有序擺放物品的過程中,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
教師讓學生布置小小商店的時候,安排了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動手布置這樣的活動,這樣做既重視低年級兒童的認知心理及認知特點,又符合教學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了課教學。在活動中讓學生做自己想做、能做、愛做的事,不僅鞏固了學到的知識,而且發現了新的規律,同時最大限度地給予了學生動手實踐的快樂。
2、在買賣物品的過程中,體驗運用知識的快樂。
本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獲,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識的“回爐”上,不是把數學題目進行歸類,讓學生去死記類型,千篇一律地去模仿例題,而是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在買賣物品的過程中,教師問:你在購物中,遇到麻煩和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生可提各種問題,大家也可幫助解決)詢問幾位顧客,都購買了什么東西?花了多少錢?經歷知識獲得過程,經歷深思熟慮的思維形成過程,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重新撞擊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去獲取新知,體驗運用知識的快樂。
3、在注重廢品回收的過程中,體驗愛護環境的快樂。
在新課標中明確在提出:在數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本節課中,教師非常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回收站,讓廢品得以回收,向學生介紹環境知識,宣傳環保思想,培養學生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觀念。活動中學生通過把廢品回收的過程中,體驗愛護環境的快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快樂,才是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根源,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學習是快樂的,那么,我們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