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活動:學習“當家”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勞,增進對父母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做家務的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如何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收入與支出記錄。
【教學準備】
記賬本樣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當家嗎?你們家誰當家?”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教師加以補充。
教師:“那你們以前當過家沒有?想學習怎樣當家嗎?”(利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激發兒童認知需求)
二、指導學生如何制定“當家”計劃
(1)與父母商量確定自己的收入來源。你的收入來源是什么?哪些收入可以歸自己支配?歸自己支配的收入分幾類?父母的意見如何?與父母商定后再記錄收入的名稱及數量。
(2)與父母商量自己的支出打算。你打算利用自己的收入做些什么有意義的事?這些事分幾類?每類支出大約要用多少元?這些支出以及支出分配多少合理嗎?父母的意見如何?
(3)填寫記賬本。根據以上準備活動,填寫賬本。教師出示“賬本”樣表,引導學生觀察樣表,弄清各欄主要內容及相互關系后填寫。
三、回家調查,制定“當家”計劃
四、展示自己的記賬本,介紹自己“當家”的收獲體會
(1)先請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評選,同時教師了解全班學生的完成情況,并注意收集好的作業。
(2)將優秀作業展示出來,全班交流。這些作業好在哪兒?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五、小結
通過學習“當家”,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2~8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收獲,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3能根據現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整理知識、回顧學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回顧學法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又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可能回答: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解決簡單的買文具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記賬;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與復習。(揭示并板書課題)
(2)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出示:小明家有圖書587本,小紅家有圖書239本。
教師:同學們,根據這兩個條件,你想到些什么?
學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紅家的圖書很多,小明和小紅都喜歡看書……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紅家一共有多少本圖書?小明家比小紅家的圖書多多少本?小紅家比小明家的圖書少多少本?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學生估算第1個算式,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教師: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呢?該怎么辦?學生4:同學3估算得比較接近。
學生5: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