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
師:(各小組示意收集好)你們認為收集時要注意什么操作? 生1:開始集氣瓶的水要裝滿。 生2:吹氣時集氣瓶要拿穩。 生3:取出集氣瓶之前要蓋好玻璃片,取出之后要將集氣瓶正放在實驗桌上。 生4: 水槽里的水要多點。 師:非常好,以上同學們收集氣體的方法是排水取氣法,收集的氣體比較純凈。我們今天來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異同,就用這種方法來收集呼出的氣體,下面分組按步驟2進行操作,注意觀察有何現象。(教師巡回指導) 注:教師的及時評價,鼓舞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們躍躍欲試。此時,教師明確地提出了探究的目的和任務,合乎學生的需求,同時也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新的情景之中。 生1:呼出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不那么透明了! 生2:兩瓶的透明度不同。 生3:好象有“煙霧”在下沉。 師:你們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1:呼出氣體中含二氧化碳。 生2:空氣中不含二氧化碳。 生3:只能說空氣中含二氧化碳少,因為我們呼出的氣體散失在空氣里。 師:正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確比空氣中的多。 注:學生利用觀看實驗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出吸入的空氣與呼出氣體的一處不同。 生4: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會變渾濁。 生5:我們這組的現象不明顯,可能變質的石灰水會影響觀察。 生6: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師:你如何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生6:瓶中有“霧氣”下沉,而瓶中的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 師:你觀察相當仔細,但“霧氣”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以后再探究。下面按步驟3操作,注意觀察有何現象!(巡回指導) 注:這個同學雖然回答的有錯誤,但應該給予鼓勵,老師的回答準確,并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應予提倡。 生1:小木條在盛空氣的集氣瓶里能燃燒,在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里不能燃燒。 生2:在盛呼出氣體的集氣瓶里也能燃燒,不過燃燒時間短。 注:該生觀察的細致,教師應及時肯定。 生3:伸入兩個瓶中的木條過一會兒都熄滅了。 師:你們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1:在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多一些。 生2:在空氣中氧氣多一些。 生3: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 生4:木條在呼出氣體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中含氧氣少。 師:同學們回答得相當好,但要注意二氧化碳和氧氣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你可以說“呼出氣體中含氧氣少”。 生5:還可以說明木條等物質燃燒要有氧氣。 師:你們的結論太妙了!吸入的氣體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高。 師:下面按步驟4操作,注意觀察有何現象!(巡回指導) 注:學生再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了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的一處不同。 生1:我看到玻璃片上有水蒸氣。 生2:我也看到玻璃片上有水蒸氣,但同時感到氣流吹到手上是熱的。 師:還有沒有什么現象? 生3:哇!我還看到玻璃片上水蒸氣過一會兒沒有了! 師:就要像她那樣仔細觀察!由此你們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1:呼出氣體熱量高。 生2:呼出氣體含有水蒸氣,而且比空氣中的水蒸氣多。 生3:玻璃片本身溫度比呼出氣體的溫度低。 生4:水分會在玻璃片上蒸發。 師:非常好!通過今天的實驗探究,你們能否說一說,我們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到底有何不同呢? 生1:呼出氣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