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考點大全
1、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農業:噴灌、滴灌;工業:重復利用)
2、水體污染的來源:① 工業生產中的“三廢”——廢渣、廢液、廢氣
② 農村農藥、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③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三、最輕的氣體——氫氣(h2)
1、物理性質:在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
2、化學性質:
① 可燃性:2h2 o2 == 2h2o
a、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能安靜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b、混有空氣的氫氣點燃可能發生爆炸(爆炸極限)——(所有的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都要驗純
c、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a)產生的熱量多——作高能燃料。
b)來源廣泛——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c)產物不污染環境。
② 還原性:冶煉金屬和制備單晶硅等。( 例:h2 cuo == cu h2o)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 原子的構成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1、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叫核電荷數,
對于原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6、 同種類的原子質子數相同,不同種類的原子質子數不同(質子數==原子序數)
因此: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的種類。
7、 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原子核不一定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氫原子核內無中子)
二、相對原子質量
1、概念: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它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值
2、公式:相對原子質量 == 某原子質量/(碳原子質量的1/12)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中子數。
注: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并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課題2 元素
一、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2、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多種,而由此組成的物質卻有3000多萬種
3、地殼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別是氧、硅、鋁、鐵;生物細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別是氧、碳、氫、氮。
4、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
5、元素與分子、原子、及物質之間的關系
構成
微觀 分子 物質 宏觀
既論種類 構 分 成 組 只論種類
又論個數 成 成 構 成 不論個數
原子 元素
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二、元素符號
1、表示: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和第二個字母來表示,第一字母必須大寫,第二個必須小寫
2、意義:① 表示某種元素(宏觀)
② 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微觀)
③ 還可表示某種物質(金屬、固態非金屬、稀有氣體)
注:當要表示某元素的幾個原子時——就在元素符號前加系數(這時只具有微觀意義)
如:2n——表示2個氮原子;3fe——表示3個鐵原子;5s——表示5個硫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結構:每一橫行叫一個周期,共有7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一個族,共有16個族。
2、特點:元素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對金屬、非金屬元素分別用不同顏色做了區分。
3、意義:為尋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
注; 對于原子: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規律:
課題3 離子
一、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用于畫原子結構示意圖)
1、排布的特點:① 高速運動,分層運動,無軌道,有區域
② 分為七層:依次為k、l、m、n、o、p、q,能量依次由低到高,離核距離由近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