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xué)上冊知識點考點大全
九、過濾 : 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如粗鹽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分離。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 指用水潤濕后的濾紙應(yīng)緊貼漏斗壁;
“二紙” 指①濾紙邊緣稍低于漏斗邊緣②濾液液面稍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 指①燒杯緊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邊 ③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nèi)壁
十、物質(zhì)的溶解:
1.少量固體的溶解(振蕩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甩動
2.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
十一、常用的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1、使用酒精燈時,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燒,應(yīng)立即用濕抹布。
2、酸液不慎灑在桌上或皮膚上應(yīng)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3、堿溶液不慎灑在桌上應(yīng)用醋酸沖洗,不慎灑在皮膚上應(yīng)用硼酸溶液沖洗。
4、若濃硫酸不慎灑在皮膚上千萬不能先用大量水沖洗。
十二、氣體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
a:固體與固體之間反應(yīng),需要加熱,用制o2裝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燈。
b:固體與液體之間且不需要加熱,用制h2裝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燈。
2、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無毒排空)
a:排水法 適用于難或不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yīng)的氣體,導(dǎo)管稍稍伸進瓶內(nèi)。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向下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如h2 排氣法:導(dǎo)管應(yīng)伸入瓶底
十三、氣體的驗滿:
o2 的驗滿:用帶余燼的木條放在瓶口。
co2的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證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十四、常見氣體的凈化和干燥 一定先凈化后干燥
1、氣體的凈化(除雜)
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 co(o2)用銅網(wǎng)
o2(co2、hcl、h2o)用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氣體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劑有:濃硫酸(酸性)、堿石灰(堿性)、固體氫氧化鈉(堿性)、氧化鈣(堿性)、
五氧化二磷(酸性)、無水氯化鈣(中性)、無水硫酸銅(中性)
酸性干燥劑: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氨氣;
堿性干燥劑;不能干燥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氫等。
注意:證明時,一定要先證明水再證明其它物質(zhì),證明水一定要用無水硫酸銅;
除去水時,先除去雜質(zhì),再除去水 。證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第二章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氣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xué)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xué)家化學(xué)家普利斯特里,分別發(fā)現(xiàn)并制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xué)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xué)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
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jié)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裝置圖(見書p27)——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實驗現(xiàn)象:a、紅磷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冒白色濃煙,有白色固體出現(xiàn)。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內(nèi)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占瓶子容積的1/5。
3、實驗結(jié)論:說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zhì);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4、化學(xué)方程式: 4p 5o2 點燃 2p2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