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考點大全
5、注意事項: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思考:可否換用木炭、硫磺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按體積分數):氮氣78%,氧氣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78%
21%
0.94%
0.03%
0.03%
四、物質的分類:純凈物和混合物
1、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凈”是相對的,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
不至于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凈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五、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小,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氧氣
①動植物呼吸②醫(yī)療急救③金屬切割④煉鋼⑤宇宙航行等
氮氣
①超導實驗車②化工原料③作保護氣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劑等
稀有氣體
①作保護氣②制多種用途的電光源③激光技術④液氦冷凍機等
六、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煙塵。
污染來源: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被污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在環(huán)境問題:
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目前空氣污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課題2 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tài):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tài)變化:降溫后,氧氣可以變?yōu)榈{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碳(c)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或: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o2 點燃 co2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o2 點燃 2co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慢慢從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內的氧氣)。
2、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o2 點燃 so2
在空氣中: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氧氣: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3、紅磷在氧氣中的燃燒(暗紅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