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密度(3)
3.進行實驗(大約7分鐘)。 期間由學生把表格畫在黑板上,并不斷填寫數據。 4、分析與論證。 師:現在大部分小組都做完了實驗,我們來看一看各組實驗結果。 問:下面每一小組都來分析討論,你們從數據中得到了什么?(2分鐘) 請各小組代表上臺分析。(畫外:因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礎,其他小組學生可能會用計算器算出。) 質量m(g) 體積v(cm3) 生: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說明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師: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種物質的比值有什么特點? 生:相等。 師:證明剛才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 再問:現在綜合3個表再來比較,你又得出了什么? 生:不同物質,比值不同。 (投影結論) 問:對于剛才的數據處理過程,同學們有什么體會? 生:運算量大,數據比較繁瑣。 師:除了這種方法,大家再看有沒有不用計算的數據處理方法? 【討論】 (引導學生想出作圖像的辦法。) 師:各小組試試這種方法,按照作圖像的步驟,描點、連線。 (2分鐘)畫在透明膠片上。 請肥皂組代表發言(用實物投影):我們把測得的數據在坐標系中做出m隨v的函數變化圖像,發現把所有的點連起來,得到近似的一條直線。 師:直線能說明什么? 生代表:說明m與v成正比。 師:既然能看出成正比,說明m與v的比值就不變。這一條直線代表了哪種物質?(肥皂這一種物質) 師:其他小組的情況如何?看看不同組的圖像有沒有不同。 請同學展示橡皮組、酒精組的圖像。 都得到了近似的一條直線,都說明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師:如果把這3幅圖像放在一起比較,我們又能發現什么問題? (重疊放,出現同一坐標的3條直線) 生:從這3條直線能看出,說明同種物質比值相同,不同物質,比值又不相同。 師:對,從圖像中我們也可以得到結論。再一次證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 評估: 問:回顧剛才,我們用了幾種方法來處理數據,得到實驗結果? 生:兩種。計算與作圖。 問: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直觀? 生:作圖像。可以不用大量的計算。描點就能得出。 師:今后我們要學會用多種辦法來處理問題,同時又能掌握簡便的辦法。 問:再看同學們自己得到的結論,什么時候比值相同?什么時候比值不同? 生:同種物質、不同物質。 師:經過剛才的研究,你能不能總結出區別物質的辦法,是什么? 【討論】 生:找m與v的比值。 (板書:二、密度) 師:在物理學中我們把這個比值用密度來表示。 1.物理意義。 師:我們可以用密度表示這個比值,它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用希臘字母ρ表示。 【討論】大家怎么理解這個特性,“特”在哪里? 2.公式:ρ=m/v 3.密度表和單位的研究。 師展示獎牌,問:現在你能不能知道這塊獎牌是不是金子做的?怎么辦? 生:測它的質量,測體積,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它的密度。 追問:算出來了之后呢? 引導出需要有一個標準來對照。 師:科學家已經把許多種物質的密度都算出來了,看表。看看金子的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