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上《成功》學習要點
10、“業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是什么意思?引用韓愈的這幾句話有什么作用?(3分)
11、作者為什么說勤奮是成功的最根本條件?(3分)
12、王靜安是誰?作者引用他的話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請概括以上文字的中心。(3分)
參考答案
1、jié guǐ gāi wùwù ráo lán
2、言簡意賅 錯綜復雜 家喻戶曉 實事求是
3、b 4、d 5、b
6、題目要求中的“順當”就是連貫。因此,b項正確。
7、例: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8、望盡天涯路 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
9、作者說“無能為力”是說人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天賦,人也不可能隨意創造機遇。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經過后天的努力,一樣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而機遇雖然說“不期而來”,但是機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機遇,還有一個能否抓住、把握的問題,一樣要*主觀努力。
10、學業*勤奮才能精湛,如果貪玩就會荒廢;德行*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隨大流就會毀掉。 為了說明勤奮是成功的最根本條件。
11、在成功的三個條件中,作者認為人無力決定“天資”,而機遇也沒有辦法預期,人在這兩個方面無能為力。既然如此,就只剩下一條路——勤奮。
12、王國維 作者基本贊成“預期——勤奮——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對此也有保留,認為自己公式中的“天資”與“機遇”也是重要的,抓住王國維“三種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條“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醒人們,必須以勤奮精神去做學問或干事業。
13、勤奮是成功的根本條件,希望人們能以勤奮的精神治學工作,走向成功。
三、課文學習
1、作者如何對“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中的“預期”進行說明?作者提出的成功的公式是什么?
明確:作者借助詞典,詮釋“成功”,就成功定義中的“預期”作了說明。人的預期不同,結果自然不同,因而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所以作者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去談。“預期”不能不說,但是也無法多說,因為“無法界定”,所以有理由不去談它。但是從作者從下文對“天賦”的分析來看,文章還是談了“預期”的。作者聲明是“大題小做”,既然是“小做”,就可以擇其要點而不及其他。然后以自己的治學經驗,就這一個論題,用一個公式提出自己的見解: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資”的?
明確:作者的態度是承認天資,不惟天資。特別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鬧劇,對自我標榜唯物主義卻大行封建迷信之實的丑陋行為深惡痛絕。對當今一些“自我感覺過分良好”的人,說“我除了羨慕”“不敢贊同一詞”,順帶諷刺。作者主張每個人都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不要脫離實際,不要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這也就照應了“成功”內涵中“預期”的含義。
3、作者認為“勤奮”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指出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也贊同。作者在分析勤奮的作用時,已經順便提到天資與勤奮的關系,認為即使天資高,不勤奮也無用,說“事理至明,無須饒舌”,意思是,這已是眾所周知的公理,無須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