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樹》教案2(內含課堂實錄)
品味文章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過渡語)大樹的命運真是很慘,那么文章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請同學們品讀這篇散文,咀嚼文章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讀的時候,要注意一些重點語句和語段,要反復地品味那些語言用詞凝練、意蘊深刻的詞句。 學習語文,離不了品味語言,教師的過渡語言不僅開起了下一階段的學習重點,而且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根本。 生1:“那樹有一點佝僂,露出老態,但是堅固穩定,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這句話包含了作者對大樹的贊美和敬佩之情。 生2:人們“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這是一個擬物句,它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對綠陰的渴望和感激之情;“情侶止步”,那樹在“暗中伸展它的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這兩處語句分別從側面和正面描寫出大樹的高尚品質,它沒有向人類索取什么,不管環境怎么變化,它總是一味地追求為人類服務,為人類奉獻。 師:你的發言既理解了語言的內涵,又賞析了語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真不簡單。 生3:“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在這句話里,作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告訴我們,人類的建設活動在飛速發展,自然環境在不斷地遭到破壞,同時也暗示了那樹最終的悲慘命運。 生4:“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一句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這樣一個哲理,那樹生于斯,長于斯,長久在這里繁衍,至死也不愿離開這塊土地。 師:以上,大家對大樹早期的形象和生活經歷以及大樹近期面臨的和人類建設之間的矛盾沖突進行了精彩的品析,下面我們重點對文章最后三段進行品讀。 由整體把握轉移到品讀重點段落,教學的層次感很強。 生5:“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這次屠殺安排在深夜進行,…… “可是,樹沒有說什么,上帝也沒有,一切預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這一段中的“咬”“骨粉”“呻吟”都是描寫性詞語,描畫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 賞析重點詞語,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 師:那么,這三個詞分別是從人的哪種感官來寫的? 生6:“咬”是訴諸于作者視覺的感受,屬于動作描寫;“骨粉”也是訴諸于視覺的感受,運用了比擬的手法,把鋸出的粉末比作“骨粉”,突出人類的殘忍。“呻吟”是訴諸于聽覺的感受,讓人感到凄楚異常。 師:你分析得很有深度,這幾個詞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這一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語調來讀呢?請同學們再次品讀本段。 重視朗讀的語氣和語調,再一次切中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征。 生7:這一段要用一種冷峻、深沉的語調來讀。我是這樣讀的,請教師和同學們聽完后加以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