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復習知識梳理
例文: 盛 夏
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覺得憋氣。(點評:點明時間,夸張手法。)
……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窟,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也好像要被曬化。(點評:擬人手法。排比、比喻、運用側面烘托、夸張手法。)
(老舍:《駱駝祥子》)
總評:該段文字用生動的語句把盛夏的“酷熱”寫了出來,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同時采用一些擬人用比、夸張等修辭方法。
ⅵ.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寫下了大量的詩作。現流傳下來的有九百多篇。有的鮮明地表現了對封建權貴的蔑視,如《夢游天姥吟留別》;有的揭露政治的腐朽,如《古風》;有的贊美祖國的壯麗山川,如《蜀道難》、《望廬山瀑布》;也有的流露出對現實不滿,想逃避隱逸的消極情緒,如《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還有表達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的,如《丁都護歌》。總之,李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運用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自然清新的語言、奔放豪邁的氣勢,創作出許多杰作。 點撥:在對李白較為了解的基礎上,可查資料,或向老師請教,進行探究,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口語交際
ⅳ.如:同學們,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將結束,應同學們的要求,今晚7:30我們全班學生在本班舉行畢業晚會。經過同學們商討,我們的活動方案是這樣的:沒有老師參加,人員是我們初三(8)班全體學生,主持人是李薇,首先致辭的是復習委員王小明,接著大家上演自己的節目,節目的順序我們已擬好了,一會兒發給大家,最后讓我們的大班長講話。誰有什么想法,可隨時提出來。 點撥:語言要口語化,設計的活動方案要符合實際。
寫 作
ⅲ.一、作文思路:首先要明確是給母校寫贈言,這就要符合實際,可適當表達惜別之情、感謝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等。另外要做到語言簡練、感情真摯。
例文:
母校,謝謝你! (點評:開門見山表達謝意。)
三年的時光如云般飄過,時間的天使不茍地將時針撥向離別。在這臨別之際,我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點評:運用比喻。)
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是掛著紅領巾的蹦蹦跳跳的少年,多么幼稚,多么天真!而如今,我們臉上寫著成熟。(點評:前后對比。)
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只會加減乘除,多么無知,多么貧乏。而如今,我們似乎上通天文,下明地理,洋洋灑灑,滿腹經綸。三年的陽光雨露,三年的辛勤耕耘,花兒開放了,姹紫嫣紅;果實成熟了,碩果累累。花兒翩翩起舞,是在感謝這片沃土;果實頻頻點頭,是在報答辛勤園丁。(點評:排比段的運用很好。強調在母校的時間。運用擬人手法,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