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案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分析人物形象,探討小說主題。
2. 把握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3. 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教材分析:
1. 重點:(1)通過人物的分析探討主題,(2)把握對比手法的作用
2. 難點: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教學設想:這篇小說在環境描寫、人物刻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都比較典型,所以在教學中,對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分析要側重于前后的對比,我采用以表格的形式來板書,把內容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的作用。第一課時我結合環境來分析人物,把故鄉分為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的故鄉,兩相對比;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心情感受,正確恰當地理解文章里議論性的語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小說的主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課型:合作探究—---結合具體的環境描寫,分析人物。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和線索,在具體的環境中分析人物, 把握對比手法的作用。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以關于“故鄉”的詩詞名句或者歌曲導入:故鄉,讓離家的游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在游子的記憶里沉淀出了無限的美麗與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文學世界,感受《故鄉》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
1. 關于作者、作品、寫作背景的了解情況新課 標第 一網
2. 關于小說常識的知識了解
3. 關于本課字詞的掌握情況
三.結合問題,了解性閱讀全文。
1.結合課文,明確三個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人物:母親——我——宏兒 閏土——水生 楊二嫂
情節: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全文按 “漸近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組織安排材料。
環境 : 自然環境:記憶中的故鄉和眼前的故鄉環境
社會環境:農民生活痛苦,城市平民破產的現實
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線索人物,勾連情節 閏土、楊二嫂-------主要人物,凸顯主旨 母親、宏兒、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
3.比較本文與其他小說的異同。(本文的情節相對淡化,主要以塑造人物為主。)
4.文章所寫的“故鄉”跨越的時間長度?(20年)
從時間概念上看,我們可以把“故鄉”分割為幾段?
(主要可能有2種意見:(1)記憶中的故鄉-----現實的故鄉,(2)記憶中的故鄉-----現實的故鄉-----理想的故鄉。2種意見都正確,應該予以充分肯定。)
四.結合環境,分析人物,探究性閱讀課文。
(一)記憶中的故鄉
1.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景像?有哪些人?有哪些有趣的事?
記憶里的故鄉有“深藍”的天空,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有閏土月夜刺猹的鮮活畫面,也有雪地捕鳥的無窮樂趣,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廣闊而又鮮活,寂靜而富有動感。
記憶里的故鄉有活潑可愛、見多識廣的小英雄閏土,有“終日坐著”,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楊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