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案設計
“我”——辛苦展轉,閏土——辛苦麻木,楊二嫂——辛苦恣睢。
(二)1.尋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語言、動作、神情的語段,完成下列表格,并對人物性格作出分析。
變 化
外貌 語言 動作 神情 人物性格
少年閏土 紫色圓臉
小氈帽、銀項圈 教我雪地捕鳥,滔滔不絕 “月夜瓜地刺猹圖”
“雪地捕鳥”中相關詞語 怕羞 肖像描寫刻畫出少年閏土的健康可愛。家庭生活不算殷實,也還算過得去。
語言描寫表現了他的活潑多知,見多識廣。
中年閏土 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
破氈帽、極薄的棉衣
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
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
手里提著一個紙包
他只是搖頭、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 “仿佛石像一般”、“像一個木偶人了”
歡喜——凄涼——恭敬 肖像的變化反映了家境的變化,家境的變化又折射出社會的變化。
動作描寫折射人物心理,把閏土內心不平,卻又無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的苦悶心情刻畫得形象、逼真。
語言描寫可見其受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之深, 不僅經濟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嚴重摧殘。
神態描寫簡潔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
分析 閏土的變化,不僅記錄著閏土苦難生活的歷史,而且也形象地顯示出閏土的精神變化,同時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弊端,從而啟發人們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
2.想一想,“我”理想中的閏土,見到“我“后應該是怎樣?
根據情節推想,言之有理即予以肯定。
3.造成閏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閏土的變化以及他與 “我”之間和諧關系的變異和幻滅,表現了封建等級觀念對農民及一般群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三)1.尋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楊二嫂外貌、語言、動作、神情的語段,想一想,楊二嫂的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其性格又有哪些變化?
變 化
外貌 語言 動作 人物性格
以前的楊二嫂 顴骨也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 “終日坐著” “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 安分守己
現在的楊二嫂 “瘦”,高顴骨,薄嘴唇,張著兩腳,“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
討東西、逢迎、造謠
冷笑說 兩手搭在髀間、將“我”母親的手套“塞”在褲腰里帶走了 外貌描寫表現她家庭生活狀況的變化,
語言描寫體現其潑悍、放肆、自私,
動作描寫表現其潑悍、刻薄、自私、卑劣、貪小便宜的小市民習氣。
分析 作者首先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法讓楊二嫂出場。楊二嫂20年的遭遇和生活變化也反映出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經濟衰敗的另一個側面。
2.文章在刻畫了閏土20年間的變化已經很深刻地表現了主旨,為何還要塑造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