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案設計
楊二嫂這個人物的變化,不是因為年齡的關系。從豆腐店開不下去,或者是豆腐店已經不能維持她的生活,而她卻又必須要活下去的情況來看,她那令人憎惡的市儈性格必然是舊社會壓迫、扭曲的結果。這也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揭示了文章主旨;另一方面,由于楊二嫂的自私、刻薄、潑悍和卑劣,更顯示出閏土的善良、樸實、忠厚可愛。
(四)1.尋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宏兒和水生的文字,想一想,這2個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宏兒和水生和諧融洽的關系,一如當年“我”和少年閏土的友好。這組人物關系為后文的議論提供了基礎,也更反映出“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五)尋讀課文,結合文中關于“我”的心理描寫的文字,思考“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文章里對于“我”主要采用內心獨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說不同于一般記敘文,小說中的人物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物形象,“我” 不是作者。是一個線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要求進步的知識分子形象。故鄉蕭索的景色顯示了當時農村的凋敝,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現實的故鄉與記憶中的故鄉距離太大,“我”非常失望,從而抒發了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無比憎恨的感情。
閏土的巨大變化,與“我”的思想隔閡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極大震動、悲哀、憤慨。哀其不幸,寄予無限同情。
楊二嫂的變化,“我”感到討厭。
離別故鄉時復雜的思想感情,更使我們認識到“我”熱切要求推翻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認識到改造舊社會實現新生活的艱苦性、復雜性,表現了“我”對革命任務艱巨性的深刻認識和實現理想的信心、決心。小說最后閃光的一筆,一掃全篇沉悶的氣氛,反映積極謀求社會變革的進取精神,鼓舞人們為新社會的出現而斗爭的信心,同時把小說的主題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六)總結人物塑造的方法
1.對比手法 2.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神情等手法,刻畫人物,形象鮮明。
三. 探究小說的主題思想
(一) 通過對具體的人物形象的刻畫、今昔環境的對比,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是造成中國農村走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根源。
(二)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眾的束縛,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封建思想對勞動人民的毒害。
(三)抒發作者對現實的不滿,表達對新生活的熾熱的希望。
凡有理皆可,都應該予以肯定。
四.描畫“故鄉”,以景傳情。
根據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對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請描畫一下魯迅筆下的“故鄉”,注意色調的選用。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描寫閏土外貌的文字和課文最后3節議論文字。
2. 積累關于思鄉的詩詞名句。
板書設計:
小英雄 木偶人
活潑、勇敢 遲鈍、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