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案設計
明確:
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這是封建統治的壓迫,使閏土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3.“我”對閏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閏土這個形象表現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
當年,“我”因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而羨慕不已;現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閏土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群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4. 既然閏土的變化已經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人們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了,作者為什么還要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楊二嫂呢?
明確:
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對比手法,小說以楊二嫂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閏土的淳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展示人與人關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
5. 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
通過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三、品味語言 ,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文,品味、領悟小說語言。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么?
(讓學生從內容和語言方面談個人感受)
2.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
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3.面對回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位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只覺得我四面有著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文中的“高墻”指什么?
明確:
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4.在“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樣的生活?
明確:
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我”為什么要“害怕”?
明確:
因為魯迅當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實現,“我”無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6.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明確:
閏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 “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7.課文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了什么?
明確:
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沒有;雖然實現希望困難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希望才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