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做個護法小使者教學設計
(三)任何人違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
那么在我國有沒有可以凌駕在法律之上,違法行為不受追究的特殊公民呢?
生答:沒有
(在我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違法都 要受到法律追究,即使你位高權重,也不例外。近年來有不少官員因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而受到了國家法律的制裁)
1、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因非法收受他人賄賂共計人民幣436萬余元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XX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公安部原副部長李紀周作出 一審判決,以受賄罪、玩忽職守罪數罪并罰,判處其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3、寧波市原市委書記許運鴻為徇私情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糟受特別重大損失。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許運鴻有期徒刑十年。
思考:高級官員因貪污受賄、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受到了國家法律的制裁說明了什么?
生答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必須堅持的原則,這意味著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不管地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違反了法律規定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只有這樣法律的尊嚴才能得以維護。反之,違法不究,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而且還會損害法律的尊嚴,使法律失信于民?梢姡`法必究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必要保障。
過渡:改革開放以來,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思想指導下,中國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國的道路。一路走來,總有些人讓我們感動,他們用語言、行動證明了中國公民的法制意識和態度;一路走來,總有些案件讓我們喘不過氣來,它或訴沖破了某種禁錮,或許展示了某些沉重,或許觸動了法律的某根神經;一路走來,總有些事件讓中國法制之路又向前延伸,一步步,沉重而實在。讓我們回首過去,將自己記憶中曾為之感動、為之扼腕 、為之雀躍的人和事講述出來,讓我們再度共同觸摸中國法制的脈搏!
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含義及其重要性。這十六個字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方針,也是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根本所在。這四個環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環節,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必要保障。
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監督制約 保障公平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樹立監督意識,制度制約和程序制約的意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通過監督渠道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國家、集體利益的能力,提高對制度制約和程序制約的必要性認識。
知識——知道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證;了解監督政府工作的多種渠道;知道制度制約和程序制約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證以及程序制約主要表現。
教學重難點:
1、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才能保障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
2、制度制約和程序制約是法律有效實施和司法公正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