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課1-2框 人口、資源
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環境問題的影響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的資源國情是總量大,人均占有量低;我國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保護資源、改善環境的措施。理解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的發展需要。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和對社會事物的關注和敏銳的觀察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節約資源意識,自覺開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行動。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查找資料:資源問題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1.了解家鄉的自然資源狀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引入:我國不僅人口問題嚴峻,還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板書)1.資源問題(板書)請閱讀教材p119-120:我國的資源形勢如何?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齊全,但人均占有量少,浪費損失嚴重,開發利用不合理。2.環境問題(板書)閱讀教材p121-122,理解我國環境的嚴峻形勢。面對我國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怎么辦?實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2. 實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板書)請閱讀教材p122-124:思考歸納:如何實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依法開發和合理利用資源。(2)加大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3)充分運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護資源和環境。討論:我們應如何保護環境 ? 3.青少年在環保方面如何做?保護資源、改善環境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做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踐行者。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的嚴峻形勢,我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請閱讀教材p125-126:思考: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它有何要求? 1.含義(板書):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的發展需要。2.要求(板書)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們樹立一種新的觀念:生態文明觀,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夠認識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的責任。
呈現案例,分析案例。
張村是個美麗的小村莊,有山有水,但由于交通不發達,外人不了解張村,村里人也不富裕。恰在這時,一個商人看中了張村,想在這里投資建造一個造紙廠。由于張村地處河的上游,因而建廠后勢必會污染河流。為此,村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