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面對責任的選擇)教案
13、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經被砍掉了長長的一大截, 根本無法做成橋幫助他跨越溝壑!
14、于是,當其他人都在朝著目標繼續前進時,他卻只能停在原地,垂頭喪氣,追悔莫及。這個時候,在他的腦海里回響著一句話:曾經有一塊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我沒有好好珍惜,直到需要它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啊……!
請你品味:(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習任務進行探討、交流,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疑問。)
(1)對文章中的“十字架”,我的理解是:
(2)“將十字架砍掉一塊”意味著什么?會造成什么后果?
(3)生活中,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行為?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何新認識?
(五)鞏固提升(5分鐘)。用一個精妙的比喻,表達你對責任的理解: 例如:花的責任是散發芬芳,鳥的責任是飛揚歌聲,云的責任是播灑甘霖,樹的責任是營造綠蔭。責任是蝸牛背上的殼,背著覺著沉,沒有卻不行。我的作品:附:自我評價與反思:參與題目自主構建展示交流重點探究鞏固提升參與次數參與形式
今天的收獲需要改進之處附頁:(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1、主題詞 感恩 自發赴災區的農民兄弟
事跡: XX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沒有上級號召,也沒有組織要求,13個唐山東八里鋪村的農民趕到湖南郴州參與救災。5·12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這13位農民又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鋼釬撬、徒手刨,不斷尋找幸存者。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13個人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9歲,“唐山地震時全國人民給過我們無私的幫助,現在我們有責任回報他們。”
頒獎詞:不是歸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鄰里,是素不相識,出手相援。他們用純樸、善良和倔強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兄弟”的含義。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推選理由:劉姝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是他們及無數個他們這樣的人,在XX年撐起了中國的脊梁。王振耀:在國家巨大災難面前,他們以無聲有力的行動,宣告了民間志愿救災時代的來臨。
2、主題詞 堅守 夫妻支教懸崖小學18年
李桂林,男,42歲;陸建芬,女,41歲。
事跡:如果沒有去四川省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小學做“校長”,李桂林夫妻可能繼續過著閑適的生活。1990年,決心要重建學校的烏史大橋鄉黨委書記阿木鐵哈找到了曾當過代課教師的李桂林,一番言語下來李桂林決定重回小學———那個停課十年之久、坐落在海拔2700米懸崖峭壁上的小學。李桂林夫妻成了學校里的“校長”和老師。
李桂林每個月的工資八百多元,他的妻子由于只是代課老師,每月工資只有兩百多元,家里兩個孩子在上學,欠著近萬元的債。18年間,李老師夫妻不是沒有機會離開“懸崖小學”,陸建芬的弟弟在西班牙做生意,想讓陸建芬過去給他看孩子,每個月600歐元,相當于她三年的工資,可是夫妻倆沒有離開。沒有投奔弟弟過好日子,夫妻倆卻咬牙向弟弟要了三千塊錢———給村里修通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