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精選2篇)
九年級政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篇1
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
教學目標:
1、懂得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必須忠于職守、樂于奉獻的道理
2、通過學習,能夠分清公民的責任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分,公民的最重要的責任是公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而且要用實際行動來承擔責任;
3、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積極參加義務勞動,為他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4、知道親近社會、服務社會,不僅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還要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1、明確公民的最重要的責任是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2、要能夠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他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預習指導】
1、自覺服務社會是 的重要表現。
2、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必須自覺履行 ,自覺履行 ;還要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 和 。
3、承擔的責任,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最重要的責任是 和 。
【課堂互動】
導入新課:復習提問:
1、人和社會有什么關系?
2、作為青少年應該如何親近社會?
人生價值的實現,與祖國的命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青少年只有胸懷祖國,腳踏實地,投身實踐,才能服務社會,有所作為。對于我們廣大青少年來說,如何去自覺服務社會呢?請大家瀏覽第4課—自覺服務社會的課文,看看我們要自覺服務社會應該怎么做呀?
學生看書回答:一要忠于職守,二要樂于奉獻。
一、忠于職守
感悟(課堂活動):p12
其實我們要填空的內容還很多,因為做每一行都有自己相應的職責。我們作為社會的成員、國家的公民、都必須對自己的國家負有一定的責任,履行一定的義務。所以,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必須自覺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1、公民應該履行的職責和義務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我國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遵守憲法和法律;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釋這些內容。
探究(課堂活動):想一想,王某應該怎么辦?作為政府有關部門又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
對了,服兵役和照顧家庭,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職責,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所承擔的職責有主次之分、輕重之分。那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責任是什么呢?
2、我們最重要的責任是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
對了,你看 “國家” 這個詞,國在前,家在后,沒有了國,那還有家。國富則民強。國弱則民不聊生呀。我國歷史上只要是國家實力強大的,人民的生活就有保障,反之,人民則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呀。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1)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將個人放在第一位的做法是絕對錯誤的。
(3)也不提倡忽視個人正當利益的錯誤做法。
因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要生存和發展就離不開正當的個人利益。
問大家一個問題,既要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又不能忽視正當的個人利益,那一旦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依然以國家利益為重,關鍵時刻要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來保證國家利益。
忠于職守,承擔責任,光是口頭上說說還不行,還必須要有實際行動。
3、承擔責任需要實際行動
我們每個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真正的貫徹下去,要在學習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親近社會、服務社會,不僅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還要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和力量。
二、樂于奉獻
《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要樂于奉獻,首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1、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1)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呢?或者說為什么要為社會做奉獻呢?
因為,作為社會的一員,每一個人都曾從他人和社會那里獲得過幫助,那我們自己也應該以合適的方式積極回報他人和社會。
(2)怎么樣培養這種精神呢?
越是不做事,越不想做事。經常做了也就習慣了。所以要想培養為社會奉獻的精神就要積極參加義務勞動,照顧老人和兒童,自愿清理社區衛生死角等等。
現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掀起了一股做志愿者的熱潮,請大家看書本第14頁。
總結全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都應該知道要想自覺服務于社會,
首先要 , ,
其次要 。 !
【課堂反饋練習】
現在寶應都在征集為建文明城服務的自愿者,這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那讓我們也加入到自愿者的行列中去吧。你準備如何做自愿者呢?
交流演講:我的志愿者誓言。
學生活動:討論、學生發言。
1、做志愿者,就可以從我們身邊的事情做起。(舉例)
2、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為他人、集體多獻一份愛心,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小結與質疑】
一、小結
二、質疑(把你不懂的寫下來)1、
。
【課后拓展練習】
范雯是北京工商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她與她的母親鐘博英都曾作為城市志愿者服務于XX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國慶節期間,她們每天要值班八個小時,僅為游人指路就達一二百次,雖然每天重復著單調的勞動,但她們總是樂在其中。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青少年應當如何學會親近社會?
(2)閱讀上述材料后,同學們感觸很深,紛紛表示要自覺服務社會。你準備怎樣用具體行動自覺服務社會?(寫兩點具體可行的措施。)
九年級政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篇2
第2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名師解惑
1.為什么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承擔責任?
釋疑:(1)責任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決定的。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相互依賴性,就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承擔責任,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依賴于他人對自己的負責,同樣,每個人也都有責任幫助他人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對他人承擔一定的責任。
(2)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角色不同,責任就不同。同一個人與不同的人結成不同的社會關系,就會承擔著多種社會責任。只有認清自己在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種社會角色,做出符合自己身份的行為,擔負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友情提示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3美元,在當時,13美元是筆不小的數目,足可以買125只生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么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3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你要還我。”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了13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后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
2.青少年應如何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釋疑:我們青少年除了承擔好自己在家庭和學校的責任外,還應積極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一,要承擔起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要做到遵守社會公德,自覺遵紀守法,積極維護社會秩序。
第二,要為自己居住的社區、為整個社會作出貢獻。既要為社區服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造福于社區,造福于社會。
講練互動
【例題1】中央電視臺“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組委會在給洪戰輝的頒獎詞中寫道:從13歲起,他單薄的肩膀就擔起家庭的重擔,帶著妹妹求學XX年,如愿走進大學校園。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他從來都是生活的強者。我們向洪戰輝學習,就要學習他 …( )
a.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b.勇于承擔責任的奉獻精神
c.生活中遇到大的困難,及時向社會求助
d.自強不息的艱苦創業精神
解析:洪戰輝是“XX年度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他的身上體現了多種優秀品質,如勇于承擔責任、自強不息等。生活中遇到大的困難,及時向社會求助的說法不正確,故不選c項。
答案:abd
黑色陷阱 本題如果不能從多角度思考,就有可能漏選a項和d項。勇于承擔責任就是自覺承擔道德義務的表現。因此,做材料選擇題時,一定要注意發散思維。
變式訓練:
1.廈門市某中學的3名中學生歷時11個月,對“六h彩”賭博活動的特點、規律和危害進行了調研,并形成報告,呈交給市長。這3名中學生調查“六h彩”的行為顯示了( )
a.集體主義精神 b.個人英雄主義
c.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d.共產主義理想
解析:我們青少年除了承擔好自己在家庭和學校的責任外,還應積極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廈門市某中學的3名中學生的行為,是對社會負責的表現。
答案:c
2.材料一:40多年前,當時年僅11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為保護集體的羊群,在近-40℃的嚴寒下,在大草原上和暴風雪搏斗了一晝夜,終于保住了羊群。雖然造成了她倆的終生殘疾,但她倆不后悔,因為姐妹倆牢記爸爸平時說的話:“羊是集體的財產,是集體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丟。”她倆的行為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電影在廣東有記錄的放映場次達200萬場。XX年底,她倆來到廣東,來到羊城,引起轟動……她們的英雄事跡仍代代傳頌,影響和激勵后人。
材料二:十多年來,叢飛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義務演出300多場,無私資助貴州、四川等省貧困山區的貧困失學兒童和殘疾兒童178人,捐資助學金額累計超過300萬元。他頑疾纏身仍堅持扶貧濟困。……他的事跡感動了深圳,感動了廣東,感動了全國,因而以高票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體現了什么優良品德?
(2)選擇材料一或材料二所體現的某一優良品德,談談你在這方面還有哪些不足,你準備如何改進和提高。
解析:此題同樣是考查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他人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對他人承擔一定的責任,這道題采用了與例題不同的題型,邏輯思路也發生了變化。
答案:(1)材料一體現了熱愛勞動、熱愛集體、愛護公共財產、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優良品德。材料二體現了樂善好施、扶貧濟困、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優良品德。
(2)必須從材料一和材料二體現的六方面選擇其中一方面。寫出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寫出自己改進和提高的具體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例題2】一位校長在校會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名大學生去南京的一個研究所實習。在實習期間,甲同學認為反正是實習又不拿工資,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乙同學卻同所里的職工一樣,按時上下班,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做得有頭有尾。兩人畢業時,所里剛好需要招人,就錄取了乙同學。甲同學很不服氣,認為自己成績、能力各方面都比乙同學強,只是自己沒有主人翁的感覺,希望所里重新考慮。但所里的領導對他說:“我們已經給了你機會,我們需要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演,我們的決定不僅僅來自于成績。”
(1)這位校長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2)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解析:承擔責任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人們不能因此逃避責任、推卸責任。人們只有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答案:(1)教育他的學生要加強自身修養,學會做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①在社會生活中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個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社會負責,努力做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不逃避、推卸責任。②生活中、工作中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應負的責任,并時刻承擔自己的責任,能促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增強責任意識,養成負責的習慣。
綠色通道 解答本題我們要善于運用有關知識揭示題目給出的材料說明的道理,然后結合這一道理談談自己的內心感受和今后打算怎樣做即可。
變式訓練:
3.閱讀下面材料:
那時,我挺年輕,有一回我停車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一位附近的農夫倒車時不小心將我的汽車撞癟了一塊,而我并不在場。當我前往開車時,發現車窗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一行字:“我們等著您。”下面是一個電話號碼。后來,我是如何在農夫家的飯廳里同他相見并交換各自汽車投保情況的細節我已想不起來了,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我就農夫主動承擔責任的精神表示感謝時,他平淡地說:“這是我們做事的習慣。”他的妻子微笑著附和著丈夫的話。
請你思考:
(1)“這是我們做事的習慣”指的是什么?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解析:當我們做錯事時,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驗一個人的勇氣。錯了,就要勇于承認,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本題事例中的農夫給我們作出了榜樣。
答案:(1)自覺地承擔責任。
(2)如果人人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生活將回報給我們一個個感動。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