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學案
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學案
[導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作為公民應從小就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
2、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我們應該懂得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關愛社會的責任,主動服務社會,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意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同學們搜集國家危險時刻主動承擔責任的人物事跡。
[課前預習]
1、為什么要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
2、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應該怎么做?
3、為什么要熱心公益事業?有什么意義?
[學習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集體和個人的關系?
2、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難點)
3、為什么說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4、如何關愛集體?關愛集體的表現?(重點)
二、導入新課:
(一)展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每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該怎樣?
2、維護國家尊嚴的重要意義?怎樣維護國家尊嚴?(難點)
3、為什么要參加公益活動?
5、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你的體會是什么?(重點)
(二)分析案例,解答疑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板書)
案例1:學生閱讀;課本p22上及相關問題及鏈接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以天下為己任” -毛澤東等內容并思考。
(1)這些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么?
是。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點明這就是問題1)
2、他們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
他們的做法使我們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負有關愛社會的責任。雖然出租汽車司機、市民和學生的具體做法不同,但這些不同做法蘊含著共同的行為目標和價值追求,都是為了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氛圍而自覺盡職盡責。
案例2:教材第23頁第二個活動——外企員工的選擇
提示:本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一些在某外企工作的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因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戰爭的電腦游戲軟件而憤然辭職的事例,教育學生在事關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含糊,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