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第二課
一、教學背景分析
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本節知識包括“責任對于你我他”,“ 面對責任的選擇”,“ 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明確自己所負有的社會責任,努力做一個承擔責任的好公民。在教學中通過真實的圖片、詩歌、多媒體課件、課例、教學素材等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合思路:
放飛童年的彩虹,帶著少年的夢,我們追趕上了青春、燦爛、多情的天空。伴隨著成長的腳步,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世界廣大了,我們的智慧和本領增長了,慢慢的,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也在逐步地增大。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承諾,我負責!我承擔,我無悔!我奉獻,我快樂!”這一自信有力的青春宣言,將伴隨我們成長。通過“校園聚焦鏡”“校園情景劇”“動漫啟迪”“黑、紅鏡頭”等真實的事例,激發學生探究,合作、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明顯。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增強責任意識,勇于承擔自己負有的社會責任,奉獻社會,做負責任的公民。
能力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能力,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地做出選擇。承擔責任會給個人、他人、集體、社會和國家帶來益處,不承擔責任要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應選擇責任,并勇于面對責任。
知識目標:知道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知道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重要意義,認識到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承擔責任既給個人、他人和社會帶來很大的好處,同時也會帶來許多代價,如何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責任問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正確面對責任給自己帶來的代價,成為勇挑社會重擔的人,成為對社會負責的公民,是 本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同時,對學生來說,正確認識責任的代價與意義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1、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對承擔責任得失的認識和存在的疑惑。
2、本課教學資源的收集。
3、布置學生社會調查、小品排練
學生:1、小品排練
2、對“不承擔責任的后果”進行社會調查。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第一課時 責任對于你我他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一、 故事導課:
故事正在進行……
一名中學生放學回家后,發現媽媽病倒在床上,晚飯也沒有做好……
這名中學生竟然背起媽媽進了廚房……
假如你是這名中學生,你會做些什么?
故事導課,身邊的實例,學生感興趣,明確自己的責任,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意識和能力。
來源:自制
二、新課講授:
(一),有承諾就有責任
1、承諾小相冊
有承諾就有責任
承諾小相冊,讓學生明白責任感和負責任的態度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來源:下載
2、承諾小劇場
場景一:王大明和同學約好周六上午去新華書店,可周六上午下起了小雨。媽媽說:“下雨了,就別去了。”王大明說:“不行,我答應別人了,就要說到做到。”
請評析王大明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