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政治第6課 做守法公民教學設計
(3)進而質疑:聯系案例,閱讀課本p80—81,思考為什么要樹立法治觀念?如何樹立法治觀念?
【設計思路】從上一節內容導入較好,能引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和新學內容的興趣。又從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激發興趣去探究和討論研究問題。
2.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樹立法治觀念?(為什么)
(1)樹立法治觀念是文明社會對公民最起碼的要求。(聯系諺語:“有毒的藥不能吃,違法的事不能做”。)
(2)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聯系上一節課中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進行點撥、說明。)
(3)只有人人樹立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善于用法維權,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才能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學生代表回答,同時引導學生在課本中作出標記,并對應寫出問題。)
【設計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學會從教材中找到所學的知識點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聯系。由理導思、導行。
1.家庭:應當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學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規范學生的言行,加強管理,要求他們在校遵守校紀校規,嚴格作息制度。
3.社區:創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大力整頓學校周邊環境,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
4.個人:加強道德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爭做一個好少年、好子女、好學生、好公民。
公民必須守法
1. 守法朝朝樂,違法日日愁;
2. 有毒的藥不能吃,違法的事不能做;
3.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行動起來請同學們選擇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要點歸結:
1.樹立法治觀念是文明社會對公民最起碼的要求;
2.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
3.只有人人樹立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善于用法維權,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才能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3.如何樹立法治觀念?(怎么做)
(1)也就是要樹立嚴格遵守法律,以及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合法權益的觀念。(學生代表回答,同時引導學生在課本中作出標記。)
(2)讓學生聲情并茂地介紹課本p81案例后,請學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誤?
1)不應隨意答應老板拍攝婚紗照的要求;
2)與別人簽訂協議時,沒有閱讀、了解協議的具體內容;
3)權利遭受侵犯后,不應通過出走選擇逃避。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簡評、歸納。)
②肖某母親代女兒打官司能勝訴嗎?請說明理由。
提示:此處學生討論的結果無非兩種情況。一是認為不能勝訴,因為肖某已經與對方簽訂協議,即合同;一是認為能勝訴,因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這類理由會居多數。但必須明確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為突破這一難點,應變按部就班地“教教材”為靈活“用教材”,請學生講課本暫翻到p88頁,借助中間的“知識鏈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歲,屬于我國法律上規定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而拍攝婚紗照這一行為顯然與其年齡、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屬于無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