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第一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教案
2、能力:正確認識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從而自覺堅持它,分析社會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3、知識:知道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明白各自的地位與作用;懂得怎樣堅持它。
(三)教學方法:討論式、啟發式。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本44頁前言,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你說我說
閱讀課本“中學生小宋的媽媽……感到高興”,討論文中的兩個問題。
學生歸結在我國的經濟“百花園”里,都有哪些經濟成份,并且對這些經濟成份進行歸類。
歸類后說一說它們劃分的依據(依據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歸誰所有占有)。
討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各是怎樣的?
學生歸結: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教師讀憲法規定的內容,再次強調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環節三:探究原因
教師:剛才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知道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現在我們繼續探究我國為什么要堅持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
請同學們觀看課本46頁漫畫,回答問題:
他們為什么走不快?他們怎樣才能走得快?
教師:這幅漫畫的內容很簡單,但背后卻蘊含著一個深奧的哲學道理:那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腳 生產力 決 適 決 適
定 應 定 應
鞋 生產關系
觀看課本46頁“手工制作”、“機械生產”、“現代化生產”三幅圖畫,歸納我國生產力狀況。
我國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總體水平比較低且發展不平衡。
議一議: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狀況,我們國家應實行什么樣的基本經濟制度?
得出結論: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與這一基本國情相適應,我們國家必然要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