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第一單元親近社會復習
提綱一、考綱要求
課題
考查范圍及要求
第1課 成長在社會
感受社會的變化發展,正確認識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意義;把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親近社會,培養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自覺服務社會。
第2課 融入民族文化
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確自己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義務和責任;懂得自己的情感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密相聯,明確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具體要求;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和外來文化;了解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做民族精神的弘揚者。
第3課 笑對生活
了解挫折的成因,理解挫折對人的雙重影響;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的過度焦慮;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懂得創新的重要性,學會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考點解讀第一課成長在社會1、人類通過生產勞動改造自然,創造自己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物質生活資料。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的變化發展主要表現在:(1)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如:住房條件的改善,飲食結構的合理,交通工具更加快捷,醫療條件的改善……(2)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人們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費不斷增長,學業進修,技術培訓,上網瀏覽,休閑娛樂,旅游觀光……(3)政治生活日益擴大: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積極參與本地的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政治生活。2、正確認識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1)不和諧因素,具體表現:人口迅速增長、資源日益緊張、環境嚴重惡化,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等(2)不和諧因素的影響、危害: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著人們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3)根本原因: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 不高。3、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意義:(1)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①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②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④是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⑤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3)構建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4、把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總述: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也離不開個人。(1)個人離不開社會,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個人是社會中的人,個人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人的全面發展,是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的。(2)社會也離不開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們的生產勞動,科學研究等活動推動著社會的 進步和發展,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5、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社會發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重要意義:(p7頁最后段后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