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節地圖
看圖:地圖冊第11頁“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
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么不同?
板書: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態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也不一樣。
多媒體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示圖》
借助課件,并做一定的講解。
板書: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讀課本第17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
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注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看圖:課本第17頁“分層設色地形圖”,講解: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練習活動三:前面我們學習了三類地形圖(普通地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那么地圖有哪些用途呢?
板書: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問: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學生閱讀課本或討論得出結論)
(人們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圖;要了解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該國地形圖。)
板書:1.根據目的,選擇地圖
提問:下列三位同學各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請你們出主意。(學生討論回答)
(1)我們班級準備到郊外的梅嶺進行游玩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
(到郊外的梅嶺進行游玩活動需要當地地形圖)
(2)印度在xx年12月13日發生議會大廈受襲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系日趨緊張,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沖突也頻頻發生。我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哪里?
(需要世界政區圖)
(3)我們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離我家比較遠,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
(需要交通圖)
練習:
閱讀南昌市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地圖上找到中山路,勝利路,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大橋。
(各小組同學找出相互交流。)
(2)從市內到昌北機場,要經過哪幾條道路?
(同桌同學合作看圖,說出幾種乘車方案。)
(3)在地圖上標南昌火車站到南昌大學的最短路線。
(2~3名學生合作在圖上用鉛筆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