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 對外友好往來》課堂實錄分析人教版
(學生合作探究)
老師:好,第一排、第三排和第五排的同學向前轉,恢復原位。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一定要從材料一點到材料三,要不不好播放幻燈片)
老師:你從材料一得出的什么原因?
(一大溜找一個,先問從材料一能得出什么原因,然后請同學舉手,然后找同學回答)
學生: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世界先進地位,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對各國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解釋這個材料的意思:大唐國者,唐朝,法式備定,制度先進,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常須達,應該經常去學習)
老師:你從材料二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學生:唐朝政府對外采取了開放的政策。
老師:很好,請坐。你從材料三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學生:海陸交通發達;
老師:同學看地圖上既有陸地上的路,也有海路。所以我們得出唐朝海陸交通發達。正是這三個主要原因,使得唐朝的對外交往非常活躍。在我們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我們能從唐朝的對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一、堅持對外開放政策;二、提高綜合國力,努力發展經濟文化實力;三、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
老師:首先我們看唐朝對外交往活躍原因的第一條,我們要堅持什么政策呀?
學生:堅持對外開放政策。
(播放幻燈片)
老師:其次我們在看唐朝對外交往活躍原因的第二條,我們能得出什么啟示?
學生:提高綜合國力,努力發展經濟文化實力。
(播放幻燈片)
老師:還有嗎?
學生:有
老師:再回憶一下,唐朝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有沒有學習外國文化?
學生:學習了外國的文化了。
老師:對,所以我們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
(播放幻燈片)
老師:在這一課中,同學們表現的都很積極,不知道大家掌握情況如何?下面我們進入下一環節————體驗成功。第一題選···
學生:b
老師:第幾個?
學生:第二個。
老師:看a ,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中國古代的朝代有很多,唐朝只是其中之一,所以a這個說法不對?碿,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我們上學期學了漢朝的對外交往,漢朝在唐朝之前,所以c這個說法不對。d更不對,中國人制糖藝術高,不足以使中國人被稱為“唐人”。
老師:看第二題,選哪一項?
學生:d,
老師:首先我們要認識圖片上的人物,他是玄奘。而西游記是明朝人吳承恩寫的。所以d這個選項不對?吹谌},選哪一項?
學生:a
老師;對,好,看第四題,選哪一項?
學生:選a
老師:這首詩的意思是:鑒真雙眼失明仍堅持漂洋過海到日本,精誠之心上天可以證明,忘我地在日本傳播佛教和唐朝文化,唐朝的文化在奈良城的廣泛傳播。所以選a.,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海納百川,吸收各國文明,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又更加促進了唐朝的繁榮昌盛;同時它又無私奉獻,把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天課就上到這,剩下點時間,同學們看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