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五單元教案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介紹記載歷史變化的工具和手段及如何記載歷史變化,屬于歷史學習的工具性課程,也是方法論課程,屬于歷史學科范疇。是解決我們通過何種手段認識人類歷史、如何科學地記載歷史。通過對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第一手資料、第二手資料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各自的價值、表現形式及如何利用歷史的各類資料、使學生科學地分析歷史資料和記載歷史,從而為學生學習歷史、研究歷史打好基礎。第四課分兩個課時來教學。第一課時學習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口述資料三大內容。
●教學目標
(1)能夠區分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了解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口述資料的作用;
(2)掌握文獻資料的表現形式,理解文獻資料的重要性;
(3)掌握文物的概念和重要價值,了解文物是如何發現的;
(4)理解口述資料的意義和如何利用口述資料;
(5)了解歷史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明白歷史記載的困難和重要性,從而關注歷史,關注現實生活,珍惜現實生活。
●教學重點:文獻資料的表現形式和重要性、文物在反映歷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文物的概念、如何撰寫歷史。
●教學方法
本課內容并不復雜,采用一般教學法即可。根據現代教學設計論,可采用概念教學策略和技能教學策略來做設計。因此設計較多的概念,教學概念的一般策略是同概念的概括程度有關。換句話說,我們使用某一概念時它包括了什么、不包括什么,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舉例。為了精確的建立某一概念,教學設計中應提供足夠數的恰當例子。技能教學策略是通過練習逐漸積累經驗,包括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積累,從而形成較熟練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準備相關的例子等。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豐富的歷史資料等。
二、教與學的過程
(新課導入)
【敘述】我們知道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過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們是怎樣了解過去、了解歷史的呢?我們首先來看一段視頻材料《玄奘西行》。在影片當中哪些材料可以讓我了解這個故事?(帶著問題看視頻)
古典小說《西游記》、圖片、《大唐西域記》、壁畫、石刻等。
(新課教學)
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都把它稱作為歷史資料,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資料來了解這個故事。
歷史資料分為: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口述資料
【提問】這個故事應該屬于什么資料?展示《后羿射日》故事資料,這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
【提問】那你還知道哪些民間故事嗎?(學生回答并介紹1~2個)
我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孟姜女、白蛇傳、梁祝、牛郎織女
【敘述】這一些都是靠人們口耳相傳下來的,屬于口述資料。口述資料還包括了口述歷史。比如抗戰時期一些老兵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講述出來,然后再記下來等等。
【提問】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除了口述資料外,還有什么資料呢?
【敘述】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鴻門宴。請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講述“鴻門宴”的故事。
【提問】我們是怎樣了解鴻門宴的故事的呢?(通過司馬遷《史記》上的記載。)
【總結】可見,歷史雖然不能重現,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文獻資料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