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統一國家的鞏固學案
資料:
《史記》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資治通鑒》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漢書•食貨志》
外事四夷,內興功利,役費并興,而民去本。
天下虛耗,人復相食。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他晚年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中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五冊)•第四節 武帝末年的社會動蕩及其轉機
面對連年征伐造成海內虛耗、社會動蕩的局面,武帝晚年頒布了著名的輪臺詔,“梅征伐之事”,承認自己的政策過失。時值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遣重合侯馬通率四萬騎擊匈奴,又令開陵侯率樓蘭等六國兵攻擊依附于匈奴的車師,與馬通軍相配合,車師玉投降。于是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上奏,提出增派軍卒到西域渠犁、輪臺一帶屯田,再“募民壯健有累重敢徙者詣田所,就蓄積為本業,益墾溉田,稍筑列亭,連城而田,以威西國,輔烏孫”。西域前線又傳來貳師將軍事廣利以軍降匈奴的消息,漢武帝折損大將和眾多士卒。于是:
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日輪臺。輪臺西于車師千余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言侖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曇,力不能復至道上會漢軍。漢軍改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競師,強者盡食畜產,贏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甚眾。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后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丐若馬’,又漢使久留不還,故興師,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老卿大夫與謀,參以著龜,不吉不行。乃看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余。’《易》之,卦得《大過》,爻在,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波,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于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