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重點] 我國封建社會中重要的秦漢時期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11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復習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秦漢時期相關多媒體、資料
四、學法指導
1.字頭濃縮記憶法就是將每句話、短語或詞的字頭提出并按順序串聯起來進行記憶。
字頭濃縮法在識憶中形成知識結構的整體縮影,特別在記憶較多的人名、地名時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如記憶絲綢之路中幾個地名,可將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亞、大秦等提取濃縮為:“長河新,安西大”。
2.圖示記憶法就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圖示形式使知識前后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形象直觀效果的一種記憶方法。
示例:秦朝疆域圖示記憶法
3.列表記憶法就是將同類的知識用表格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順序呈現出來,使頭緒繁雜的知識條理分明。它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
示例:秦朝興亡列表記憶
時間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滅六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公元前2XX年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XX年 巨鹿之戰(項羽)
公元前2XX年 秦朝滅亡(劉邦)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開始
公元前2XX年 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4.對于秦漢時期與匈奴的和戰關系可通過下列表格對比掌握:
時間 秦漢王朝與匈奴的關系 重大事件 作用
秦朝 戰 蒙恬奪取河套地區;修建長城抵御匈奴進攻 維護了國家統一
西漢初期 “和” 西漢被迫和親 沒有解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西漢漢武帝時 戰 西漢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取得漠北戰役的勝利 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開始西遷
西漢漢元帝時 和 昭君出塞 邊境安定了較長的時間
5.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秦始皇、漢武帝、衛青、霍去病、昭君、張騫等歷史人物進行全面的評價。
6.本單元用到的地理知識較多,學習時,注意結合課本的地圖進行知識的掌握。對于絲綢之路作以下簡單的圖示學習: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境內→西亞→歐洲。
五、教材知識點的整合和重點問題挖掘
(一)表解知識點
1.基本概況一覽表
類別
朝代 起止年代 開國皇帝 都城 重點知識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XX年 秦始皇(嬴政) 咸陽 秦的統一及其作用(中央集權制度);秦末農民戰爭;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西漢 公元前202—公元9年 漢高祖(劉邦) 長安 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昭君出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東漢 公元25—公元220年 漢光武帝(劉秀) 洛陽 光武中興;班超經營西域。
2.秦漢政治狀況簡表
類別 秦朝 漢朝
國家統一 措施與意義 政治 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造成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漢初在沿用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同時又分封諸侯國,漢武帝時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武帝時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