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案例走近青銅時代
學生乙:“不可思議。”
學生丙:“古人太了不起了。”
學生丁:“制作太繁瑣了。”
教師:“你們剛才僅僅只是在感觀上有了一定的認識,老師再請同學們看導入框中的‘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圖’,從司母戊鼎制作場景中,你還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學生甲:“分工細、規模大。”
學生乙:“有組織。”
學生丙:“有計劃。”
學生丁:“每個工人各司其職。”
學生戊:“密切配合、協調一致。”
教師:“你們說的都很不錯,請你們結合參觀的情況,對比一下,有哪些感受?”
學生甲:“現代工藝品更加精美實用。”
學生乙:“現在的省時省工,產量大。”
學生丙:“現在的產品質量好,科技含量高。”
教師:“不錯,那么這些答案說明了什么?”
學生:“生產在發展,人類在進步。”
教師:“人類生產發展、進步與什么有關?”
學生:“勞動工具。”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不錯。正是由于我們祖先的勤勞智慧和密切協作的精神才創造出這些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的青銅制品,推動人類歷史進入青銅時代,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創造出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教師結合學生參觀印象,對本活動總結:通過本次活動,充分說明在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科學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推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學生天地:
1.資料
青銅是銅與鉛、錫的合金。紅銅又稱純銅。由于銅礦石與其他有色金屬礦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紅銅中常含有鉛、錫等金屬。一般稱錫含量低于2%,鉛含量低于3%的銅為紅銅。紅銅的熔點為1083℃ 鑄成的器物硬度差,鑄造過程中的流動性也不好,冷卻時收縮性也較大。但加人錫、鉛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鉛,熔點可降低43℃;加入10%的錫,熔點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錫,熔點可降低193℃。同時,硬度也可以提高。紅銅的布氏硬度為35,加入5-7%的錫,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錫以后,硬度可達到70-100。另外,加入鉛和錫以后,鑄器時可使銅液的流動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銅器表面的裝飾花紋獲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鉛青銅(銅鉛合金)和錫青銅(銅錫合金)外,還出現了銅鉛錫三元合金。大約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經掌握了這種三元合金工藝。這比西方要早好幾個世紀。
有以下幾個優點: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據器類對硬度的不同要求適當地調整銅錫比例,造出各種適用的器物。2.熔點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鑄造。青銅溶液流動性好,澆鑄時無微不入,凝時滿范,而且氣孔少,容易得出鋒利的刃口。4.具有化學的穩定性,不易銹蝕,外觀也很美麗。這些優點,兼有石器青銅器的長處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銅發明以后能夠廣泛地用來制造生產工具、武器和各種生活用具,促使社會經濟面貌發生重大的變化,最后導致社會制度發生重大的轉變。
青銅器生產工序:
1.采礦: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生產年代最長的古銅礦遺址。據測定:最古老的礦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這個大型富礦在西周時已被發現和利用,說明中國在礦物勘探開采上很早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2.初煉:把選擇好的銅礦石加以破碎,然后與溶劑木炭一起放進坩堝或煉爐內,點火熔煉,等銅礦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棄去煉渣,便得到粗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