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夏、商、西周的興亡》教學設計
夏朝是如何來管理國家呢?
生:建立政府機構,管理國家,組建軍隊,打擊入侵者,制定刑法,設置監獄,鎮壓反抗的平民和奴隸。
師:“四百載,遷夏社”夏朝經歷了四百多年,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他的暴政使他失去民心,導致最后的滅亡。“湯伐夏,國號商”從三字經中,我們知道了,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是怎么建立的?其統治如何?“六百載,至紂亡”又是怎樣滅亡的呢?
【設計理由】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通過表格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提煉并列舉出本目的基本知識要點,明確要了解的主要知識,通過地圖給學生空間的具體記憶。教會表格學習法,為下一目“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的學習打下基礎。
環節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第二目 “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問題:
1.自主學習,填寫下列表格:
2.商朝為什么稱為“殷朝”?
3.從剛才我們學習的夏朝歷史看,前期統治者勵精圖治,后期的統治者昏庸殘暴。商朝是不是也是這樣呢?請同學們討論。
生:閱讀課本后,討論。師引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質疑,可以補充。
師:學生展示完畢后,出示商朝疆域圖
過渡:歷史的發展往往有很多巧合,每個朝代前期的統治者勵精圖治,百業俱興,社會繁榮,后期的統治者奢糜殘暴,前期像夏朝一樣,也出現了一個暴君──商紂王,同學們看過《封神演義》,誰能舉例說一說商紂王的殘暴呢?
生: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挖心,躉盆,造鹿臺等。
師:商紂王是一個暴君,《封神演義》中幾乎是一無是處,這是經過后人依照個人的喜好演繹的成分比較多。真實的商紂王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來讀讀《史記·殷本記》是這樣記載的:“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好酒淫樂,嬖(bì)于婦人。”翻譯過來就是:商紂王天資聰穎,領悟能力很強,力大無比,非常勇猛的人。這是他的優點,可是他也有缺點,就是荒淫無度。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參考歷史典籍,不可片面,要客觀真實的評價。
同學們,有句歇后語叫“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知道是什么故事嗎?
生:周文王和姜太公(姜尚),并簡述這個故事。
師:周文王任用姜尚,發展生產,國力強大起來。周武王,始誅紂。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展開大戰,通過《封神演義》大家也有所了解,商紂王最后自焚于鹿臺,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請同學們思考: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呢?
生:思考,討論后發言,初一學生分析總結能力還比較弱,歷史學科素養還有待提高,所以學生展示完畢后,老師應進行點撥,并用白板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如何分析歷史問題。
(1)夏桀、商紂統治殘暴。
(2)推翻暴君,符合民意。
(3)商湯和周文王、周武王任用賢人,發展生產,國富民強,具備了滅亡夏朝和商朝的實力。
【設計理由】通過上一目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表格學習法,所以基礎知識不必再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通過“殷朝”、夏商兩朝的相同點來引導學生透過表象看歷史,通過分析比較來總結概括歷史規律的能力。歷史典籍的應用,一是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原來影視作品中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認識,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歷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