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第一課時”教學案例
師:(關閉錄像,返回任務二,請生據錄像試回答任務二中的問題,鼓勵狀)
生:(答略)
師:(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統結構圖)請大家再看看消化系統圖,憶憶看錄像時的印象,看看能不能說清每個結構名稱及作用。
師:(以幸運搜索形式抽學生回答,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生:(激動狀,答略)
師:對“細嚼饅頭,為什么會覺得甜呢?”的問題,我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呢?
生:(分組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在班上交流)
師:同學們的方案基本跟課本的相似,我想請同學們據我們已學過的科學探究來分析,在這個實驗中,有幾組對照實驗?由哪幾支試管組成?實驗對象分別是什么?最終我們可能得到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結論是什么?
生:(小聲在組內討論,紛紛舉手發言,答略)
師:剛才同學們對幾組對照實驗的判斷比較混亂,這也是老師在過去上課時沒注意認真引導大家注意造成的,請大家注意,一組對照實驗只有針對實驗對象的變量不一樣,如本實驗中1和2是組對照實驗,實驗研究對象是唾液,兩支試管中只有此不同(一支唾液,一支清水),其它一樣。
師:(演示p33的演示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師:脂肪完全消化了嗎?
生2:消化了。
師:注意觀察,油只是被乳化了。為什么呢?請大家在書中找找答案。
生:(興趣狀,紛紛翻書尋找答案)
生3:因為膽汁這種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師:(大屏幕展示p33的資料分析)請大家分析消化系統中哪一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為什么?
生:(觀看圖片、資料,在小組內討論,答略)
四、表演式課堂小結:
師:(大屏幕展示任務,及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圖)前面,我們通過看錄像、圖片、實驗等,認識了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課本中用這幅圖進行了歸納,請大家快速再看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等會兒,我們將通過一個游戲活動——“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來檢測,到你那兒,別讓花生消化不了了啊!
生:(興奮,緊張記憶狀,躍躍欲試狀)
師:我們準備開始,活動是這樣的,我們以接力方式以擬人形式說出各器官的作用,現在假設我是一粒花生,走到你面前,你要說你是“口”,用牙齒將“我”咬碎,用舌頭將粉碎的“我”與唾液混合,我就說這下“我”可粉身碎骨了,身體里的淀粉也少了……
生:(活動過程略,眾情高昂)……
【學生學習反饋】
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學生能較自覺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特別是花生歷險記活動,表現出學生極大的潛能。
【教師自我評價與反思】
新課程極力倡導探究式學習,本節課內容當然最好是采取邊探究實驗邊探究學習的方式,但我們的班生數多,課時少,而且我校實驗室有限,10個班輪流,我只能先上課,再實驗。
但我不忘新課程精神,改變以往單純由教師講解消化和吸收過程的教學模式,將教材內容任務化、問題化,將課堂教學設計成探究任務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主動學習。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了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