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調查結束后,要寫出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需要寫明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人、調查提綱、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等。
目的:
紀錄一個生態系統的成分,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初步學會調查的方法。
材料用具:
玻璃瓶、網兜、培養皿、望遠鏡、記錄本和筆、放大鏡、鏟子、照相機
活動記錄:
1、成員和分工;
2、選擇調查地點;
3、制定調查計劃,將計劃記錄下來;
4、調查記錄,將觀察到的生物名稱、數量、和它的生活環境記錄在表格中;
5、調查結論
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前的相關信息
進行分組、確定組長、明確分工、制定計劃
學生活動:調查一個生態系統強調:
1、小組成員之間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各展所長
2、對于調查過程中不認識的動植物,要提示學生正確的收集方法,或者利用照相機拍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或通過其他方式查詢結果。在調查過程中要提醒學生遵守公共道德,注意文明禮貌,不能隨意破壞樹木和花草。
3、建議學生在調查所確定的生態系統的現狀時,也調查一下該生態系統的演變歷史,并讓學生思考怎樣才是良好的生態系統,人類應該如何讓生態系統處于良好的狀態。
4、對學生的評價同樣應包括知識方面,學生合作的態度,查詢資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愛護環境,遵守公德的情感態度等。
5、可組織部分學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徑,如網絡、報刊雜志等進行調查。
6、在調查生態系統的基礎上,輔導學生撰寫科學調查報告。如果學生感興趣,可組織學生開展“自制生態系統模式圖”評比。
外出調查
寫出調查報告
整理調查材料
得出調查的生態系統的組成
課后完成實驗報告冊上第13頁的討論與思考
布置預習讓學生從互聯網上或圖書館中尋找有關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的資料,了解這種生態系統的組成、特點等,并作簡要的分析。
課外查閱資料
第三課時 常見生態系統的特點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入大家上節課對周圍的生態系統作了調查。每組選一位代表將自己小組的調查過程和結論向全班同學介紹。
交流與分析提問:這次調查你有哪些收獲?又有哪些不足?想想自己的調查過程有沒有制定改進的地方?
本次調查由學生自選調查對象,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只要學生方法得當,敘述有序,分析合理,結論正確,都應給與鼓勵.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提問:通過調查你能回答什么叫做生態系統?對照信息庫的內容,看看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
認識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展示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的圖片
課件:同上科普網第6頁(生物美麗的家園(生態系統得概念和種類)
讓學生通過課件認識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認識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能說出各種生態系統得名稱
看圖能說出屬于那種生態系統
討論:這些生態系統有什么共同之處?各自又有什么特點?結合圖片,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生物圈也是一個生態系統農田、森林、草原、海洋、城市、荒漠、淡水、濕地生態系統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都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而非生物部分都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不過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些差異。
如:①農田生態系統受人為因素的控制較多,動植物種類少,群落結構單一。遇他相比,城市生態系統盡管也受人為控制,但在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動植物種類的分布逐漸趨于合理,街道景觀有喬木、灌叢、各種美麗的花卉。河道、湖泊的治理,山林的建設等也為動植物的生存創造了較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