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葉片的結構(通用2篇)
觀察葉片的結構 篇1
葉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葉片的形狀一般都是扁平的。從橫切面觀察,可見葉片是由上下表皮和葉肉構成的。葉片的上下表皮一般為一層細胞,中間的葉肉部分為多層細胞。雙子葉植物的葉肉,其上半部為柵欄組織,下半部為海綿組織。柵欄組織細胞為長柱形,排列得較為緊密,細胞內的葉綠體較多。海綿組織由排列疏松、形狀不規則的細胞所構成,細胞內葉綠體較少,細胞間有較大的間隙。這種葉肉組織上下有別的葉稱為異面葉(或稱兩面葉)。禾谷類植物例如小麥的葉,其葉肉組織上下相同,稱為等面葉。
一、實驗準備
(一)材料:蠶豆葉。
(二)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片、鑷子、培養皿、清水、滴瓶、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
二、方法步驟
(一)蠶豆頁片的內部結構 取蠶豆葉,做徒手切片(可用夾持物或不用夾持物)。如不用夾持物,可按下述方法操作。返回頁首
將蠶豆葉切成0.5cm左右寬的窄條,將窄條置于載玻片上(可將兩三片窄條握在一起),用左手食指尖壓緊葉片窄條,右手拇和食指捏著刀片,緊貼左手食指指尖向下拉切,如此多切幾刀,選擇其中理想的材料封片觀察。
在低倍鏡下可以看到葉片背、腹兩面的最外層為上、下表皮,其細胞排列緊密,外表面具有一層透明的角質層(上表皮的角質層更為明顯)。調節顯微鏡的焦距,在上下表皮上都可以觀察到氣孔(可以見到保衛細胞的橫切面,其細胞稍小于表皮細胞),并且下表皮上的氣孔多于上表皮上的。蠶豆葉是異面葉,其葉肉有明顯的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緊靠上表皮的柵欄組織是由一至兩層形似柵欄的、長柱狀的細胞組成的(有些雙子葉植物的柵欄組織為一層細胞)。
柵欄組織的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葉綠體。如果切片較厚,有可能看不清細胞輪廓。可將切片置于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中,浸泡數分鐘,溶出葉綠體中的部分葉綠素,使葉肉顏色變淺,再封好切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這樣可以比較清楚地分辨出細胞的界限。緊靠下表皮的海綿組織是由幾層不規則的細胞所組成,細胞間具有較大的細胞間隙,以利于通氣。海綿組織細胞內的葉綠體較少。在葉肉內還可以觀察到無色的維管束(葉脈)。如果觀察到導管的縱切面(因為葉脈呈網狀,切片內常有導管的縱橫兩種切面),可以看到導管上的紋飾。葉脈中的木質部位于葉脈的上方,而韌皮部則位于葉脈的下方。由于韌皮部主要是由薄壁細胞組成的,所以不如導管形態明顯。用低倍鏡觀察后,可以換高倍鏡觀察葉片表皮中氣孔周圍保衛細胞的橫切面。雙子葉植物葉片的下表皮含有的氣孔較多。
(二)蠶豆葉表皮的表面觀察
按照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片方法,撕取蠶豆葉下表皮,并制片觀察。在低倍顯微鏡下,可見下表皮相鄰細胞的邊緣呈波紋狀,彼此鑲嵌。觀察完表皮細胞后,找到氣孔器。換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氣孔器,可以見到它是由兩個半月形的細胞和中央的氣孔構成的。保衛細胞內具有葉綠體,仔細調節顯微鏡的焦距,可以觀察到細胞核。
三、教學建議
(一)做葉片徒手切片的方法很多,除教材上提供的雙刀片并排切片法以外,本實驗所用左手食指尖壓緊葉片,右手持刀沿左手指甲切片的方法,也可將切片切得很薄。但是,在實驗前一定要向學生講清楚切片的要領,主要是左手食指的指甲朝下,盡可能與載玻片垂直,這樣不僅能切得薄,而且也避免切傷手指。
(二)制片時蓋玻片一定要注意輕放,以便保持葉片橫切面的位置不變。這樣在調節焦距后,就可以分辯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
(三)本實驗采用蠶豆葉片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蠶豆葉片在不同的季節都較容易得到。如果季節合適,也可以組織學生采集校園中其他的雙子葉植物葉片進行實驗,但一定要采用一般的陽生葉。另外,要向學生講清楚,雖然都是雙子葉植物的葉片,但是其柵欄組織的細胞層次可能不同,最好教師多采集一些植物葉,預先觀察一下。
(四)撕取葉片表皮時,除按照教材中撕取洋蔥鱗片葉表皮的方法進行撕取外,也可以直接用手猛力撕取葉片的下表皮,扯開的葉片破損邊緣處,就有一部分很薄的透明的下表皮,可以切下來使用。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撕取,教師都要預先撕取,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撕好葉片的表皮。
觀察葉片的結構 篇2
教學目標:1、描述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3、說出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環中的作用。4、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5、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教學重點為、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介紹葉片的結構書本p115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請同學們說出葉片總的來說能分成幾個部分?1、表皮分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氣孔少,表皮主要起保護作用。2、葉肉是葉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含有葉綠體,還記得葉綠體是進行什么作用的場所嗎?3、葉脈里面含有導管和篩管,主要是起運輸作用的組織。表皮,葉肉,葉脈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主要“門戶”是氣孔氣孔是表皮里比較特別的結構,它們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的特點是細胞壁厚薄不均勻。1、氣孔與水的關系: 當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閉合2、氣孔與溫度的關系:溫度高,氣孔打開,加快蒸騰作用溫度低,氣孔關閉,減少蒸騰作用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與安放2、對光3、觀察使用顯微鏡時,物鏡與目鏡的選擇:先用10*的目鏡和5*的物鏡,為了找到物體的位置復習顯微鏡的構造:提問: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通光孔觀察葉片的結構和步驟1、葉片放于木板上2、兩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筆粘上)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臨時裝片。(先在載玻片上滴水,再把葉放在水里,蓋上蓋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4、找出葉脈,表皮,葉肉5、收拾工具,清潔桌面布置作業報告冊p34,第四大題拓展練習。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氣孔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給他們一些具體的例子可能會更清楚,比如太陽照射時,氣孔張開,進行蒸騰作用,當下雨時,周圍的濕度比較大,氣孔也就不需要進行蒸騰作用,所以這時植物的氣孔關閉。關于蒸騰作用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體不致被灼傷的問題,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來說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體體表的水分蒸發時,會帶走人體的一部分熱量,從而使人感到涼爽。由這類生活實例再引伸到植物體的蒸騰作用,學生就容易理解了。我覺得書本上第3個步驟可以省略,因為只要在切成的葉片中找出比較細小的就可以完成我們的實驗了,而找出這個最細小的葉片并不一定在培養皿中才能找到,在木板上同樣可以,找到后用毛筆取出就能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