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3)圖書資源:《老舍雜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4)影視資源:《濟南》
(5)網絡資源:
夏
[教學設計abc]創意說明:本文系自讀課文,教學時數定為一課時,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在學習了前幾篇寫作抒情散文后,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學本文。這也是課程改革所著力倡導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理解,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學生的成長。
導語設計:由唐代詩人高駢的絕句《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引入課文。
指導學生自讀課文,了解作者一洗歷代文人墨客對夏的感受,以新奇、獨特的筆觸再現了一個多情的夏的寫法。
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
(1)通過反復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梁衡散文語言的魅力。
(2)指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3)可與簡真的《夏之絕句》或峻青的《海濱仲夏夜》做比較閱讀。
(4)可模仿作者筆法從其他角度選擇寫夏的素材,寫一描寫夏景的短文。
[資料整合平臺]
一、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三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二、推薦比較閱讀篇目《夏之絕句》
夏之絕句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已有許久,未曾去關心蟬音。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凈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
于是,夏天什么時候跨了檻進來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空中,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多驚訝!把我整個心思都吸了過去,就像鐵砂沖向磁鐵那樣。但當我屏氣凝神正聽得起勁的時候,又突然,不約而同地全都住了嘴,這蟬,又嚇我一跳!就像一條繩子,蟬聲把我的心扎捆得緊緊的,突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松了綁,于是我的一顆心就毫無準備地散了開來,如奮力躍向天空的浪頭,不小心跌向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