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2)指導學生結合朗讀,邊讀邊鑒賞春草、春風、春雨、春人等畫面,不拘泥誦讀,讀中賞,賞中讀,以讀代賞,讀賞結合。讓學生在充分領會作者意圖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細描部分。
例如:①“鉆”“嫩嫩的”“綠綠的”寫出春草怎樣的特點?應當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些詞語?②“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怎樣的特點?應當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句話?③寫孩子們草地上嬉戲與寫春草有什么關系?朗讀時應當強調哪些詞語?④寫風與寫草有什么關系?應當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兩句?
在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學生放聲朗讀。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頭腦中映現出作者描繪的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其余幾幅畫面的朗讀,鑒賞的過程也大體按如上安排。亦可讓學生自己有創意地朗讀。
(3)結尾部分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討論下列問題:
①結尾三段各贊美了春天怎樣的特點?②這些特點通過哪些詞語來表現?③應當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三段話?④朗讀時,哪些詞語應當用重音強調?在討論解決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反復放聲朗讀。
三、熟讀全文后,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整體風格——柔性之美,而“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臂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的剛性結尾,與全文的整體風格頗不諧調。因此,出示探究練習:你能用另外一種表達方法為文章寫一個結尾嗎?
此練習可分小組進行,每小組選出最佳的兩三個結尾在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設計b]
本文還可采用聯想拓展閱讀法。
創意說明:《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淺顯的散文,應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擴展,既不拘泥于教材,又立足教材,對學生進行更多的語文教育。
一、導語可同上。
二、學生反復自主讀課文,熟讀成誦后,就文章主體部分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景物展開聯想,搜集古往今來抒寫春天景物的詩、詞、文等。也可以把本單元“誦讀欣賞”中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及“文筆精華”(一)中《充滿活力的春天》兩文與《春》共同欣賞。
搜集資料,可預先布置給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讓學生動手仿寫春天的某一景物,可寫短詩也可寫小散文。例“秋風”“夏雨”“秋草”等。
[教學設計c]
采用比較閱讀教學法。創意說明:此設計是針對平時有較強閱讀能力的學生而設計的,通過對兩篇文章從內容到形式到語言等的比較,提高閱讀水平,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學會欣賞。
教師介紹學習本文時的課外閱讀書目,然后選擇你比較喜歡的篇目與《春》做比較閱讀。如,杰夫•倫尼凱(美)的《春天就要來了》;老舍的《春風》;許地山的《春的林野》;梁遇春的《春雨》等名篇。出示名篇《春天》供參考: